“四史”教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修课

作者:张琳 马强来源:《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


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史”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的智慧结晶,把“四史”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的现实需要。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全面理解“四史”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修课的重大意义;充分挖掘“四史”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重点突出“四史”学习教育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把握“四史”揭示的历史主流和中华民族发展基本规律,进一步回答好“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四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修课


“四史”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27日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各族人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1]”,并且提出“十二个必须”,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全方面对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新的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因此,要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载体,在社会“大课堂”讲好“四史”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对走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理解“四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修课的重大意义,回答好“为何学”的问题

“四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都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方式。通过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引导各族人民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深化“五个高度认同”、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坚定“三个离不开”、自觉抵制“两个主义”,从而更加全面深刻理解“四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修课的重大意义。

(一)学史明理:有利于深化“五个高度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根基,是维系团结进步的前提,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学史明理的应有之义。认同是团结的根基,“五个高度认同”是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祖国统一、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中华民族既是历史文化的,又是政治的、国家的,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没有大国崛起,哪有小民尊严”,维护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认识“多”和“一”的关系,明确各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不仅仅单纯是民族学意义上的民族文化,而是具有多种属性和多元内涵的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学史明理,必须用好历史这一“清醒剂”。将“四史”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加强各族人民“五个高度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民族宗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将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转换为行动上的自觉,才能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将真理的伟力转换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二)学史增信:有利于增强“信仰信念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逐步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是由“多元”组成了“一体”,“一体”也包含着“多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体意识是共同体的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主观推测、假设推理形成的,而是由56个民族携手奋进的历史规律性的客观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这种“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有李大钊同志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钢铁般信仰、有夏明翰同志的“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磐石般信念、有毛泽东同志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必胜信心。1949年以来,我们党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发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使人民走向幸福,使民族走向复兴。

“信仰、信念、信心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精神体系,是科学世界观、正确价值观和美好人生观的‘定海神针’。”[5]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四史”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解决好各民族物质方面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补好各民族精神上的“钙”,不断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为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学史崇德:有利于坚定“三个离不开”,涵养民族团结高尚品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始终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人心所向。在近代反侵略、反分裂斗争中,中华各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关系变得更加牢固,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提出了“两个离不开”思想。经历10年“文化大革命”后,面对国外民族分裂势力渗透和反动宣传等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明确要坚持“两个离不开”思想;1990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时,将“两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完善为“三个离不开”思想。进入21世纪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6]。”将“两个离不开”思想发展为“三个离不开”思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对我国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对我国各民族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高度概括,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反映,更是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厚情谊体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将“四史”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是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三是对百年共产党人优良政治品格和道德风范的传承和赓续;四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有益补充和外延。加强“四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弘扬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传统美德,树牢“三个离不开”意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涵养民族团结高尚的品德。

(四)学史力行:有利于抵制“两个主义”,守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底线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民族领域的思想阵地,同其他思想阵地一样,如果我们不用正确思想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7]民族领域中的“两个错误主义”即“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早在《共同纲领》就明确写道:“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个民族团结的行为。”[8]在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团结将继续加强。”[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文章中系统地论述过这“两种主义”,在谈到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时指出:“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10]。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但仍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人权等问题制造民族分裂,企图西化、分裂、限制中国。“两个错误主义”如不加以防范、克服和抵制,都会造成民族间的隔阂和对立,甚至还会被敌对势力利用。

将“四史”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助于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民族领域思想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断帮助他们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抵御国内外民族领域“三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提高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坚实地守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底线。

二、重点突出“四史”学习教育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篇”,回答好“学什么”的问题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100多年的党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和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把“四史”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要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线,又要在学习中重点突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特色篇”,使各族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这一重要理论命题。

(一)在党史中学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复兴史”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为民造福史,是一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完成救国大业,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坚持独立自主,完成了“一化三改”,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局面,完成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使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经受住了“四大风险”和“四大挑战”考验,成功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百年党史蕴含着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也是各族人民建功新时代的“必修课”。在百年党史中学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复兴篇”,一是在学习中紧紧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题主线,领悟中国共产党怎样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践行的使命与担当。二是在学习中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把握党是怎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领悟为何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三是在学习中要整体把握百年党史中的三次历史《决议》(简称),深刻理解三次历史《决议》精神,领悟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怎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正确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四是在学习中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领悟中国共产党怎样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提出和制定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路线,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在新中国史中学习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探索史”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模式,是由该国特有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状况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总依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并根据各族人民的诉求和愿望,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国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建立了新型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共同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党的带领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满足。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既没有照搬苏联模式,也没有效仿西方国家,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民族利益的正确道路。

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是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修课。在新中国史中学习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探索篇”,一是从民族理论探索出发,学习党对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探索,更好地学习领悟从“八个坚持”到“九个坚持”再到“十二个必须”的理论发展与创新。二是从民族制度探索出发,学习党在不同时期对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制度探索,更好地学习领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三是从实践探索出发,学习党在不同时期探索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学习领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

(三)在改革开放史中学习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奋斗史”

改革开放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奋斗史”。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适应我国民族关系出现的新情况和应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专门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和实现了小康社会,兑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探索与实践,改变了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宝贵精神财富和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各族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改革开放史中学习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奋斗篇”,一是要学习领会改革开放深刻内涵和伟大成就,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就是让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就是一条走民族复兴正确道路。二是要系统学习改革开放以来5次中央民族会议、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3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内容,研究问题、出台政策等,深刻把握不同形势下党的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到党的民族理论科学性、正确性和优越性。三是要深入学习和挖掘改革开放精神,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努力续写更多民族团结奋进的故事。

(四)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史”

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社会革命,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始终代表着人类的前进方向。马克思1840年《论犹太人问题》中,强调要把解决民族问题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提出了民族平等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明了民族问题相关观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指出民族问题应从属于阶级问题,以及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明了人类从部落到民族再到形成国家的具体过程。列宁在1914年的《论民族自决权》以及1916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都对民族问题和民族自决问题都有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高度重视民族事业的发展,并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展现了共产人对人类崇高事业的奉献和追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篇”中,一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是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的含义,明确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三是要正确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怎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四是要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民族解放和发展的贡献。

三、系统把握“四史”揭示的历史主流和中华民族发展基本规律,回答好“怎么学”的问题

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旨在系统学习“四史”中所揭示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各族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立足历史、立足国情、立足实践,抓住历史主流和中华民族发展基本规律,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共同上好“四史”思政大课,进一步回答好“怎么学”的问题。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12]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的胜利,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理论保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四史”学习的鲜明属性,把“四史”学习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形式。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广大群众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它最主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在实践中要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转化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总之,要在学习中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

“一个大国的发展、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必然要在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量变与质变相承接中一步步接近宏伟目标。”[13]历史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四史”之间密切联系,有其各自的内涵和特点,它们之间不是独立的历史,而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割裂的历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都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重要内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产生重要影响。历史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碎片化学习,而是要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习方法。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引导各族人民树立大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方针放到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100多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坚持以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为依据,正确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科学看待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任务,积极探寻民族发展的规律。

(三)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学习和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要读懂、弄清、理解“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历史是民族的立命之所,是映照现实和未来之镜,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我们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认识和把握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4]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四史”蕴含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慧,承载着党在不同时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的经验智慧总结,凝聚着民族复兴磅礴伟力,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必修课”。现实也是历史的延续,以史为镜,开创未来,我们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历史自信,从历史中找寻成功的源头,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1-08-29(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张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须着力把握的三个维度[J].贵州民族研究,2019,(12).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王永和,张琳.论信仰信念信心的内在逻辑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

[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10]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3]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21-05-10(15).

[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A Compulsory Course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ZHANG Lin, MA Qiang


Abstract: History is the best textbook. The“Four Histories” contains the wisdom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century-old exploration of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of the“Four Histories” into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need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Marxist thought of ethnic unity, but also to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lso the practical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and cadre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ind out the convergence point between them, and fully understand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Four Histories” becoming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ully excavate the story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in the“Four Histories”, and highlight the“characteristic chapters”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in the“Four Histories” learning education; We should apply Marxist viewpoints and methods to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mainstream of history and the basic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vealed in the Four Histories, and further answer the questions of“Why to learn”,“What to learn” and“How to learn”.

Key words:A new era;“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education; Compulsory course


(责任编辑:郑首艳)

本刊初审:李柯瑶,复审:王晓燕,终审:蒋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