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其背后的时代底蕴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选择、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以“互动仪式链”下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互动仪式链相关理论、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等,分析其困境际遇空间改变,体育文化出现沉降现象;锡伯族同源不同域,情感能量不足;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不足,法律保护不完善等。并提出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未来发展路径:为个体提供际遇空间,营造良好文化交流环境;正视文化差异,打造文化资本;唤醒文化认同,加强非遗保护。
关键词: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互动仪式
体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了解中国体育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尊、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十九大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是继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最新论述。从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到十九大提出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我国始终坚定不移走文化自信的道路。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10月8日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加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利用,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留住精华,更要结合时代整体融合、创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无差别的仪式性身体活动,从互动仪式链理论研究它的现实困境,探索锡伯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路径,旨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助推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与锡伯族传统体育互动仪式链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概述
互动仪式由欧文·戈夫曼首次提出,互动仪式指个体所遇到的事情和经历与之前所经历的有所不同,可以看成是不同水平的际遇。不同水平的际遇反映的是人们要经历的不同表达意义的程序化活动。互动仪式具体可以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中说过的一句话或者是做过的一件事。互动仪式链理论最早由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他指出:社会团结与个人行动通过情感作为纽带而联系,互动仪式链是社会的基础,整个社会就是由无数条互动仪式链构成的。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柯里斯强调仪式与情感的关系,其中仪式能够激发情感,而情感又会进一步反馈并提升人们对仪式的感觉。
情感离不开个人与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主义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自我团结的形式,个人主义不能脱离社会,只是更强调个人的团结作用。群体团结相较于自我团结和利他主义来说,更能起到推动互动仪式链传导的作用。用群体这个视角去分析群体团结,更有利于推动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相关研究。因此,通过对互动仪式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实现使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达到结合,从而构建锡伯族互动仪式链,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互动仪式主要包括四个组成要素:一是参与仪式的主体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他们共同聚集在同一场所。互动仪式对于独立个体是不成立的,两个以上的人群构成了情感传递的链接。二是互动仪式对外来人设置了屏障和界限。屏障和界限更有利于情感能量的传导,保证仪式进行过程中不被外界打扰。三是参与互动仪式人们的注意力要集中在相同的对象或活动上。相同的对象或活动才会产生情感认同,有利于情感能量的获取和传递。四是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当四个要素满足时,会形成集体兴奋,集体兴奋分为短暂兴奋和长期兴奋,取决于仪式主体的参与程度和仪式中“领导者”身上的情感能量,仪式中的每个人都投入其中,享受仪式带给自己的愉悦。参与越深,“领导者”的情感能量越富足,产生的集体兴奋越强烈。集体兴奋的结果会促进参加仪式的群体更加团结,从而进一步促进互动仪式的传导。在互动仪式传导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会产生个体情感能量,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的产物,并且通过互动仪式传递给互动仪式中的每一个主体,参与仪式的主体会遵守仪式的规则,当有人违背规则,就会使其他人感到愤怒,互动仪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置身其中(见图1)。
图1 互动仪式组成要素及结果
(二)锡伯族传统体育互动仪式链
锡伯族传统体育活动满足构成互动仪式链的四个要素:一是锡伯族人群集体参与或部分参与,人数超过了两个人;二是由于独特的锡伯族分布聚居区,锡伯族只存在于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吉林省,与外界相隔,形成了对于排斥局外人的屏障,有利于互动仪式的有效进行;三是参与运动的个体共同关注于运动本身、运动规则或是运动的胜负,形成了共同的关注焦点;四是在进行如摔跤、赛马等运动项目过程中感受到了体育强身健体、娱乐休闲、互通交流的功能,也体会到团结互助和拼搏奋斗的情感体验,参与过程更加信赖队友,坚定信心,并将这种情感状态共享给参与到运动的其他人。根据互动仪式链的结果可以得出,锡伯族通过参加传统体育运动,达到了集体兴奋;每个人在参与的过程中都会收获或多或少的情感能量,形成了民族团结;大家沉浸其中,共同关注传统体育文化这一情感符号;对于破坏仪式和不遵守规则的人也会使人感到愤怒。
二、文化解构:锡伯族传统体育的深厚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的总和。对锡伯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解构,有利于系统性地阐释其内涵,包括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体育项目的主要类型和体育文化的特性。
(一)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锡伯族人口为18.88万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吉林省,其中辽宁省为锡伯族人口分布第一大省,占全国锡伯族人口的70.2%。辽宁省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锡伯族聚集地、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正安镇马市村、铁岭市开原市锡伯族居住区、新民市胡台镇王家河套村锡伯古镇、辽宁省锦州义县高台子满族锡伯族乡等。新疆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查儿兮锡伯族自治州。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包括锡伯族体育文化起源、文化符号、文化价值、传统体育项目、民族节日活动等。锡伯族体育产生于锡伯族人的生产劳动,与锡伯族的民俗习惯及劳作形式息息相关[2]。在狩猎的过程中,锡伯族射箭运动得以发展,作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体育符号。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宝库,研究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类型
体育项目包括射箭、赛马、叼羊等[3]。根据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划分,主要包括骑射类、武力较力类、跑跳投类、游戏技巧类和其他类五种。骑射类项目中,射箭项目历史悠久,开展程度高。射箭项目来源于古代锡伯族打猎,射箭文化对于锡伯族人具有独特的意义,弓箭被视为灵敏和勇敢的化身。弓箭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弓箭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出现在锡伯族乡镇,游客往来时会选择把工艺共建作为一种礼物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真切的祝福。此外,弓箭还经常在锡伯族舞蹈中作为辅助工具,在舞蹈中经常有拉弓射箭的舞姿,以展示锡伯族的骁勇善战[4]。锡伯族作为体育射箭项目的人才补给战,对于竞技体育的意义非常大。武力较力类项目体现了锡伯族人民骁勇善战、勇敢无畏的形象;跑跳类项目体现了锡伯族人民回归运动本原,表现了对运动的无限热爱;游戏技巧类体现了锡伯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日常休闲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其他类体育项目娱乐性高,普及范围广,民众参与难度低,深受人们的喜爱。多种类型的体育项目构成了锡伯族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
(三)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
1.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主要包括辽宁省锡伯族体育文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体育文化,辽宁省锡伯族在地域方面表现在民族文化受到东北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及鲜明的民俗特点。而区别于辽宁省锡伯族,虽然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人口并不占据优势,但他们有全国唯一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将传统文化较完整地保护和传承至今,并不断加以创新,使锡伯族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反辽宁省锡伯族传统文化却几乎处于全部流失状态[5]。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凭借独特的地域分布和民族性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2.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性
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性表现在锡伯族人民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中。从健康层面来说,参与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提高人们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求;从体育参与来说,体验锡伯族体育项目能够满足人们体育锻炼的直接参与需求,观看锡伯族体育项目能够提高人们对于体育的鉴赏能力;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说,感受锡伯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丰富个体的文化内涵,从而迁移到整个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目标,实现体育文化的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
3.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与继承性
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文化因差异而美丽。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传统体育文化相比更加注重仪式和节日,如西迁节。西迁节标志着锡伯族人们一部分西迁至新疆伊犁,而另一部分则留在辽宁省。民族地域分化对后期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开展体育运动与仪式成为了怀念亲人、祭奠祖先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仍然保存锡伯族传统的体育仪式、体育文化符号与体育精神象征等。锡伯族的图腾是一只长着翅膀名为“马神的”神兽,象征着锡伯族人民继承先人的智慧,展现骑马与射箭,崇尚自由的形象。
三、共意建构: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现实困境
如果民族解构是对锡伯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的解读,那么共意建构则是对其交流过程中现实困境的阐释。传统体育文化被推向历史舞台,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包括体育文化出现沉降现象、情感能量不足和法律保护不完善等方面。
(一)际遇空间改变,体育文化出现沉降现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传统体育项目大量流失。
从际遇空间来看,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至今体育项目数量减少,同时也伴随着因仪式消解与传承场域改变而出现文化消失的情况。其一,仪式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锡伯族传统体育出现仪式消解即仪式简化或删除的现象。其二,体育文化开展所需要的旧土壤分崩离析。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锡伯族人们与地产开发商矛盾加重,地产商开发过程中对传统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坏,当代生态条件已经难以满足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利于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仪式消解和传统场域的双重作用下,人们身体力行参与仪式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了限制,最终导致了项目缺失和文化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作是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沉降”现象。所谓“沉降”是指随时间衰退既可以从过程的角度理解,也可以当作一种结果。从柯林斯所构想的互动仪式流程图中可以看出(见图2),沉降主要包括人们身体的共在、外界参与的屏障、共享情感状态的极限、关注焦点的极限和群体情感五个部分,当“人们身体的共在”和“外界参与的屏障”分别低于“共享情感状态的极限”和“关注焦点的极限”时,不能达到“群体情感(集体兴奋)的强度”和“关注焦点的相互意识强度”,沉降就会发生[6]。分解于图腾崇拜与祭祀仪式的民族传统体育,其仪式解构和场域变迁导致依附主体缺失和价值观念位移成为自身传承的自然障碍[7]。从际遇主体来说,现代人对于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情感需求产生转移,对于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带给自己的情感能量逐渐减弱,共享情感的际遇减少,最终导致共享情感状态的极限小于群体情感,参与传统仪式和体育运动的际遇主体减少了,许多体育项目逐渐被人们遗忘。
图2 互动仪式流程
(二)锡伯族同源不同域,情感能量不足
采集、狩猎、游牧是人类早期获取基本生产资料的形式,同时铸就了锡伯族传统体育的走、跑、跳、投等运动形式,形成了原始体育的雏形。狩猎过程后,族人共同分享猎物并举行原始的仪式,举行仪式的过程会让族民对领袖产生精神崇拜,获得较高的情感能量。随着后期部分锡伯族人从原始聚集地辽宁省南迁至新疆,两地凭借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区别于对方的文化现象,产生了地区差异。锡伯族虽然根植于同一民族,但两地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都出现变化。乡镇之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封闭的地域文化,新疆地区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同辽宁省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差异性。族群分布地区不集中,地理环境较复杂,当地居民因为民族迁移导致了互动仪式链的崩解,互动仪式链持续发展形成阻滞,身份认同出现危机。西迁导致民族建构根植于城市而不是传统锡伯族乡镇,民族认同主体只停留于城市的知识分子,他们中并没有关注到锡伯族传统社会,只是通过民族建构视角所了解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部分锡伯族南迁深刻影响锡伯族的族群性以及对族群身份的认同性。直到21世纪辽宁地区的锡伯族民众才开始逐渐“正视”自己的民族身份[8]。如即使同样来源于朝鲜族的朝鲜民族和韩民族也存在一定地域性特点;虽然蒙古国主体民族喀尔喀蒙古族与我国蒙古族都能依托那达慕大会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但二者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性[9]。因此,同一民族不同地域发展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两地出现聚集乡镇缺少精神象征和情感能量不足的现象。
(三)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不足,非遗保护行为缺失
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但文化认同不足。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特定区域、项目以及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文化圈中长期处于一个独特的文化脱离现象,从内部来看,场域改变、传承人缺失与项目消解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文化内在认同不足;从外部来看,由于生态环境的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生产状态局限和民族心理封闭的阻碍导致文化相隔的境遇,不利于引起非锡伯族人的文化认同。在非遗传承及创新发展的工作上还存在方法手段落后、传播方式单一、受众少等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活态传承的过程中缺乏实践应用的创新[10]。
四、多元赋能: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未来发展路径
(一)为个体提供际遇空间,营造良好文化交流环境
沉降对于传统体育文化是必然发生的,当人们身体共在小于共享情感状态极限或外界参与屏障时就会出现沉降现象。因此,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增加人们身体共在,为个体提供际遇空间。一方面,对于文化沉降现象,要加强体育项目复兴与保护。积极开展射箭、摔跤、荡秋千等锡伯族特色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与提高工作,促进射箭、摔跤等已开展运动与学校校本课程积极融合,实现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发展。地方政府要为族民提供完备的场地和相关设施;合理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和地方居民的矛盾,保护锡伯族运动开展以及仪式互动用地;结合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和文化心理认同,重构现代传承场域和拓展人们文化心理认同空间,如以传统村落、社区为基础,构建仪式化传承场景和空间,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加大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力度,拓展人们的心理认知空间等[11]。另一方面,锡伯族传统体育要与竞赛表演业和体育旅游业深度融合。传统民族运动会作为宣扬本民族文化的良好契机,是体育的交流更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激烈碰撞,有利于加强人们对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深刻认识和特色体育互动仪式的构建,对锡伯族民族团结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锡伯族体育文化发展可以有效结合体育旅游产业中的民俗体育旅游,通过锡伯族的民俗特点作为招商引资的卖点,为游客提供体验锡伯族射箭、摔跤等特色体育项目,深刻感受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辽宁省锡伯族聚集区之一的沈北新区通过构建“稻梦空间”,采取草地火车和特色泥地龙舟等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传播锡伯族体育文化。
(二)正视文化差异,打造文化资本
锡伯族体育文化发展要充分挖掘体育文化背后的神圣物或主导者,发挥符号充当主题和引领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发源地居民外界参与屏障,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治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规避非本族群人的过分“侵入”[12]。保护当地仪式和自然资源,对必要的仪式进行重建,唤醒人们的祖先崇拜、归属感、认同感和内心自豪感。提高防范意识,积极维护内部交流环境,构建内循环互动仪式链。通过仪式传导,不断提高周围参与人群的情感力量,构成互动仪式的良性传导,引导神圣物通过扩散自己的积极情感,使参与者沦为从众,进一步加强群体情感。群体情感的强度可以引起个体情感能量、群体团结情感以及群体成员身份符号的变化[13]。打造符号象征,构建文化资本,共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断发展。随着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锡伯族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外界参与屏障会逐渐降低,从而低于共享情感状态屏障和关注焦点的相互仪式强度。因此,要发挥互动仪式链的广延性,构建新的互动仪式链。另一方面,对外界居民开展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提高参与者的数量和质量,在参与者中选取具有较高情感能量的领导者作为互动仪式链的文化符号,打造该项活动的崇拜者。在互动仪式链中,其他参与者会自动向崇拜者靠拢,从其身上获取更多的情感能量。对于领导者的选拔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对某项运动具有浓郁的兴趣和热爱,过去是发源地居民,曾热衷拥护族内领导者,自身具有浓郁的情感能量。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发挥互动仪式链领导者的作用,促进互动仪式链产生积极的情感能量。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发展过程中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勇担重任。
(三)唤醒文化认同,加强非遗保护
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唤醒文化认同,重视体育文化相关法律保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强调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唤起民众的文化认同。近年来,文化入侵现象严重,这不仅对本土文化的挑战,更是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冲击。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背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回归传统体育文化,重塑文化自信对于应对文化入侵、发展加强锡伯族体育文化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4]。”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传统体育,唤醒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是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奠。体育文化有传承,互动仪式链持续发展,民族才能团结。另一方面,加强锡伯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法律武器为文化传承保驾护航。随着社会发展,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许多仪式简化甚至消失,生产方式变迁导致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找不到传承人群,在传承的时候被遗失,甚至被他国注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态资源开发的审核,降低对传统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强传统建筑的日常维修和保护。形成督导部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政府管理、市场监督、民间组织三位一体的参与统筹发展之路。对于传统体育项目遗失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发布相关政策措施保护锡伯族体育文化,降低传统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构建传统特色乡,这是当下保护我国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手段。
五、结束语
在传统体育文化历史长河中,我国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印记的体育项目,凝练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精华。但是,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诸多现实困境依然存在,这是制约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不协调因素。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差异性和继承性,这五种特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因此,根植于民族厚壤中的传统体育文化需要不断优化策略,加强文化保护,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健康、可持续进程,促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锡伯族传统体育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崔乐泉,刘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1):8-15.
[2][3]肖剑平.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辽宁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植入与发展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9,41(5):98-101.
[4]周睿姣,韓善珠.东北锡伯族弓箭艺术调查与研究[J]. 艺术科技,2019(2):174-175.
[5]关伟.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文化繁荣——论“一带一路”倡议下东西两地锡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J]. 大连大学学报,2018,39(5):76-80.
[6]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 林聚任,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8]梁爽.从锡伯人到锡伯族:辽宁锡伯族族群认同变迁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5):117-123.
[9]李凤新,孟克满都胡.“那达慕”文化传播重要节点蒙古国的文化安全战略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3):9-11.
[10]许昊.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创转化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4):81-85.
[11]相金星,王进国,郭振华.“境遇”抑或“反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5):130-137.
[12]李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延续与消亡内在理路与治理省思——互动仪式链的视角[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2):84-89.
[13]刘金华,寸亚玲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苗族吹枪发展前景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95-98.
[14]习近平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 人民日报,2014-02-18(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be peopl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ritual chain theory
GUO Hong-qiang
Abstract: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the main carrier of our country sports soft strength,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ur modern heritage to inherit, select and develop sports culture because of their behind times inside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interactive ritual chain”, this article analyzes its related concept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b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finds out the dilemma: its chance space changes and sports culture appears sedimentation phenomenon; Xibe people have homology and different city, and lack of emotional energy; Xib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ntity is insufficient, legal protection is not perfect.According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of Xib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proposed: we ought to provide international space for individuals,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ultural exchange; face up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create cultural capital; awaken cultural identity,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Sibe peopl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teractive ritual
(本刊初审:李柯瑶;复审:王晓燕;终审:蒋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