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作者:万明钢 安洁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事业,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民族地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回顾了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历史演进,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与实践;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民族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战略意义;从构建民族地区高水平教育体系,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体要求出发,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事业,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民族地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回顾了40多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与实践;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民族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从构建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出发,提出民族地区加快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历程与面临的困境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教育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国家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语言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采取了以母语为基本教学语言或以汉语为基本教学语言的两种教育模式。前者以少数民族语言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一门《汉语》课程学习,其余课程均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用母语教学;后者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少数民族母语只是一门语言课程。两种教育模式适应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语言环境、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当时条件下,国家鼓励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是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低,还不具备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几十年来,虽然各地区也尝试对两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没有根本的变化,两种教育模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长期存在。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学校常常在两种语言教育模式中进行选择。在两种教育模式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母语在教育教学中所占比例差别很大,两种语言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复杂的社会语言环境,不能充分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语言学习的需求。加之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以母语为主模式很难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掌握两种语言的水平和学业成绩的提高面临诸多困难。以少数民族母语作为主要教育教学语言,不仅仅是把国家统编的各门课程和教材翻译为少数民族母语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特别是以少数民族母语为基本教学语言的模式,需要构建以母语为载体的、各学段课程和教学体系,包括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各门学科,并且从义务教育、高中、甚至到大学都要贯通起来。构建以少数民族母语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教育体系,最大的困难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需要培养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质量合格、且能用少数民族母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大学也需要建设与中小学课程对应、学科专业齐全、高水平的、能以母语教学的师资队伍,这是更为困难的事情。中小学师资主要由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或民族院校培养,这些院校培养师资的生源是民族地区以母语教育为主的高中毕业生,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处在一个封闭循环的教育体系中。民族地区师资队伍长期处于质量、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状态,课程体系也长期处于残缺和不完整的状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其中约25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如果每个民族都把构建以本民族母语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作为本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国家就会形成非常复杂的、语言上难以相互沟通、体系上不能兼容的学校教育系统,使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面临巨大的困境,严重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语言教育模式与国家统一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有较大差异,逐渐形成了民族地区独立、封闭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教育体系,相对独立的民族学校教育系统成为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民族地区建立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以少数民族母语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学校体系,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语言、课程和教材不能融入国家统一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都处在同一民族学生、使用同一母语的学校或班级中,这样不利于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客观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未来发展机会的选择。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各族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语言教育模式和独立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面临的困境愈加显现,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影响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纲要》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表述与之前比较有了新的变化,即由过去长期强调“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推进汉语文教学”转变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这一变化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标志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民族地区受到了进一步重视。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依据法律,遵循规律,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2]《决定》还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决定》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在普通高中阶段加强理科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在国务院文件中首次专门针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质量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学者们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水平不高,学业成绩低的现象做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有许多因素制约民族地区学校理科学业成绩,比如师资水平、硬件条件、学习资源、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等。在许多原因中,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母语能力均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语言文字水平低,成为他们理解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的主要障碍。民族地区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师和学者们的共识[3][4][5]。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6]这里所指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适用于全国,当然也包括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颁布,《规划》首次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与国家语言能力和综合国力相提并论,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7]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条件,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提出“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本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权利,按期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任务,确保各民族中学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9]《计划》进一步强调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作用,把语言文字事业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来思考、来推动。2020年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也提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10],并把“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要求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频繁、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族群众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强烈意愿,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1]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2017年起,国家陆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使用国家统编《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教材,这大大增加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比例。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大了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为民族地区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为民族地区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现代发展理念,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提升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民族地区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国家、民族和少数民族个体发展以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12]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14]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5]我们从时间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从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沟通的基本工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融入社会都有利,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等等,到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书记多次讲话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包含着深刻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创新发展和工作着力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全面把握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战略意义,从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工作的视角,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历史脉络、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都涉及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中,都有专门条款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保护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我们还应当高度重视在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政策要求,以及由中央、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要完整、系统、准确、与时俱进地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把法律法规的共同精神、政策体系和工作实施要求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有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同时,依据法律和政策要求,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开设少数民族母语课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母语的需求,保障少数民族学习母语的权利。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是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解为学习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二是担心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会弱化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虽然源于汉族,但是在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各民族的语言成分,逐渐发展为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并以法律的形式获得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是各民族语言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共享的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把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都是不正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超越特定的民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工具。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印发了如此之多关于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文件。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它们客观反映了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凝聚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体现了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点和政策导向。我们应该全面把握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战略意义。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效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工具,是各民族共同接受、高度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也是各民族共同性的集中体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总书记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16],即“四个共同”。“四个共同”精辟概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近期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17]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首要特征就是“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各民族成员培育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增进“共同性”、凝聚和认同“共同性”。其中,各民族成员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是凝聚共同体、建设共同体、认同共同体的基本条件。

四个“正确把握”深刻阐述了我们党民族工作中的四对重要关系,即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是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四个“正确把握”有助于我们从“四个共同”的视角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对于增进各民族共同性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是增进各民族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性事业;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教材是国家事权,各民族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增进共同性的基本路径。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四对关系,对于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提升到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8]加快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重视语言文字在扶贫、脱贫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语言工作的重要特色。民族地区目前仍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薄弱地区,是语言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9]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语言扶贫”,“语言扶贫”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政策文件中[20]。从“推普脱贫”到“语言扶贫”,是对语言与经济、语言与个体发展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只有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沟通的范围才会扩大,人的活动半径才会延伸,人们可以走出乡村,进入现代社会,获取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21]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具备了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基础能力,就增加了未来发展的选择机会,也就走上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从学校教育层面而言,构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的课程体系,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各民族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形成共学共进的氛围和条件。”[22]近年来,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进,民族地区在民汉合校、混合编班,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各民族学生全面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乐的格局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布局与设置、课程与教学、招生制度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学生充分交往交流交融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最近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23]总书记的讲话对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目标和工作内容作出了新的指示,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路径。特别是对推进这项工作的政策举措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指出了明确的道路,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各民族充分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调整、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系统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民族地区教育全面融入国家统一的教育体系、构建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体系的理论与政策基础。

三、民族地区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路径选择

统一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现代国家建构是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基本实现了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的教育与普及。在我国少数民族和汉语方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依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语言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解决好国家语言问题是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语言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凝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家博弈和安全屏障的重要资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好国家通用语教育与少数民族母语教育的关系是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政策。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常常会采取强制统一的国家通用语政策,在政府部门、学校教育系统等公共部门使用国家通用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自由主义空前高涨并波及到整个西方世界,多元文化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许多民族国家相继采取了多元文化主义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如,美国联邦政府1968年颁布了《双语教育法》,允许公立学校在各门课程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授课,帮助母语非英语且英语语言能力薄弱的移民或少数族裔学生能充分适应学校课程学习。加拿大政府也颁布了《多元文化法案》,规定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移民提供母语或多种语言教育。在多语言多文化西方国家,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长期存在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争。里根政府就认为实施双语教育计划有悖于美国国家理念,双语教育保护了少数族裔和新移民的母语,致使他们不具备融入主流社会的语言能力。“911事件”使保守主义成为美国社会政治主流,双语教育遭到许多州的抵制和反对。布什政府于2002年废止了1968年颁布的《双语教育法》,双语教育从各州到联邦政府失去了法律、政策与财政的支持。[24]

近十多年来,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学者们认为,由于多元文化主义只关注特殊族群的利益,而忽视了族群间的整合与国家共同体建设,使得族群之间的差异被扩大,族群认同被强化,在各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增强的同时却加剧了各族群间的疏离状态。保守主义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语言教育政策,使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普遍转向强化国家通用语的方向。从国际上来看,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纷纷进行了语言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大多数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都确定了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并将法定的官方语言文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语言。

回顾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发展历史,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构建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从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与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全面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教育教学基本语言

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学语言,使各民族学生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只有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民族地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各民族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只有把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对各民族学生的统一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学生全面交往交流交融;只有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才能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语言基础。

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上逐步实现与国家教育体系融合,与国家普通学校建设标准接轨;二是建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教学体系,幼儿园、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与国家普通幼儿园、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相统一;三是积极开展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25]因此,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同时应该尊重和满足少数民族学习母语的需求,努力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和谐的语言生态关系。民族地区中小学要建设好少数民族母语课程,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开发学习资源、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母语。

(二)民族地区教育融入国家统一教育体系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体系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使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交往交流交融更为频繁广泛。民族地区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限制了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强化了各民族学生关于少数民族与汉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认知,不利于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也不利于营造各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语言环境,制约了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要适时调整区域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规划,学校不以民族身份选择招生对象,有序推进各民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让孩子共同成长进步;学校课程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科书选用逐步与国家统一标准接轨;中小学不以特定的民族身份作为招聘教师的条件,全面落实教师普通话等级要求。打破独立的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体系,将民族地区教育融入国家普通教育体系,这样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体系。

(三)全面落实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课程和教材承载着国家意志、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教材事关国家教育事权。国家统编教材《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教材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教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使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坚持国家课程的指导性,逐步推进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理科等学科也逐步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有序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规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相关制度,鼓励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教研制度是指导与支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地方教研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统编教材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城市中小学优秀教师、各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大学学科教学教师到民族地区中小学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组织编写针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开发适合学生的各种学习资源。

(四)发展学前教育打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

学龄前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加强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有利于中小学各学段教育质量的提升。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表明,学前教育对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传统教育模式向普通教育模式转型的重要基础。经过三年学前教育,儿童可以基本具备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适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的小学阶段学习。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一村一幼,学前学普”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要高度重视村级幼儿园和乡镇幼儿园建设,规范建设标准、配备合格师资、丰富教学活动、提高适龄孩子入园率,把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学习任务;乡村幼儿园对社区农牧民有很大的吸引力,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联系的重要平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鼓励幼儿园适当增加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和母语的活动课程。

(五)师资培养培训与师范院校培养体系接轨

师资队伍水平是影响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和地方应该针对民族地区师资现状,制定总体规划,立足长期科学培养、短期支教、存量培训等方式,逐步解决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短缺问题;民族地区要全面执行国家关于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全面落实教师普通话等级要求;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来源要多元化,由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培养,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开展教学;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和民族院校,培养以少数民族母语教学的各专业和学科,应逐步转型为以国家统一的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统编教材为依据,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师范专业;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教师培养院校应按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制定民族语文课程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加大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培训的精准性,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教育教学技能和学科能力同步培训。

大学生顶岗支教是民族地区补充教师的有效方式,鼓励师范院校长期参与民族地区幼儿园、中小学顶岗支教工作。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如同农村精准扶贫那样,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对子长期帮扶,解决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15)[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17/content_10097.htm.

[3]郑新蓉,王学男.少数民族理科学习困境的因素分析[J].教育学报,2015,(2).

[4]张莉莉,李少华.理科学不好到底啥原因——来自一所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调查[J].中国民族教育,2015,(4).

[5]万明钢,蒋玲.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的“理工科问题”[J].教育研究,2016,(2).

[6]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https://www.wenshubang.com/fagui/325808.html.

[7]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94901.htm

[8][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

[9][19]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2/27/content_5269317.htm

[10]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39.

[12][2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143.

[13][16]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7.

[14]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N].光明日报,2021-03-06.

[15][17][18][22][23][25]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

[20]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7050/201905/t20190509_381301.html.

[24]陈纳.从《4046修正案》说起——谈美国的语言政治[J].读书,2007,(12).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A Found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AN Ming-gang; AN Jie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al caus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is a basic precondition of build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changes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se areas, in particular, discusses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practice on speeding up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se areas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bout Party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ideas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work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key views of universalizing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in these areas, furthermore, emphasizes the strategical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se areas. Considering from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ng a high-level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se areas,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se areas, and forg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accelerating the universalization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Key words: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education;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初审:彭洪莉

复审:王晓燕

终审:蒋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