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族理论发展
作者:金炳镐 代宏丽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5期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新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理论来源,以毛泽东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为理论基础,凝聚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最大成果,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指引我国民族工作胜利向前的指导理论。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开创;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繁荣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民族理论大发展的40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几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主要是在关于民族、民族发展、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等民族理论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及关于民族的平等、团结、区域自治、发展繁荣等民族政策根本问题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见图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开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拨乱反正,同时在民族工作领域清理错误理论和做法。1979年6月,邓小平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这一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条件、时间、性质和基本特征,是民族关系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也为新时期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明了方向。1980年4月,中共中央指出:“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2]1981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3]1982年,中共十二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就为新时期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开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多年中,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

邓小平强调解决民族问题,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是要“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4]他强调“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5]民族平等是始终贯穿于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思想中的红线,也是贯穿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党和国家始终把民族平等作为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点,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着眼的关键。

二是要实现民族大团结。他强调“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6],“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都要大团结。”[7]“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8]并把民族团结视为力量源泉。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把民族团结作为当时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的政策。

图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

三是“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9]他强调“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10]。他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角度谈到了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适应性、优越性、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现实发展中有待完善的地方,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四是要全面实现民族发展。他强调,发展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11]他指出,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12]“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1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等很多有力措施,帮助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加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五是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他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4]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采取帮助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对口支援”等举措,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欣欣向荣,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管理和国家事务管理,建立了新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和颁布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甚至出现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以高于其他地区的速度加快发展,总体说来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达到和接近全面小康水平,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15]“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等论述,都是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突破。[17]邓小平明确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逐步消除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达到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事实上平等的问题。这些是在关于民族问题实质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性质的理论上的一大突破。

邓小平提出了“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说,不是形式上、表面上,而是实质上、实际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突破。

邓小平首次把生产力标准引入民族工作。把民族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作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客观标准,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提出了一整套围绕发展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民族工作理论上的一大突破。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具有求实性、时代性、系统性等鲜明的特点。求实性,求实精神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精髓。[18]求实性体现在民族理论政策上,纠正和抛弃了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论点,不唯书,不唯上,不照抄照搬,只求实;求实性体现在民族工作中,纠正民族工作中的不当做法,强调干实事,不搞形式主义。时代性,邓小平提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具有时代感,使中国各民族逐步朝着世界文明民族的方向发展。[19]系统性,邓小平民族理论是整体综合性、结构层次性和功能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是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界定民族问题内涵;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强调坚决反对三股势力;强调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0]系统概括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1)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2)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3)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5)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6)各民族要加强互助合作,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7)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基础。(8)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9)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10)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21]上述新理念、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22]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民族工作领域的体现,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民族工作在经济上的任务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全面进步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大扶持支援力度,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政治上的任务是,要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为中心,健全民族法制,加强党的领导,培养民族干部,打击分裂势力;在文化上的任务是,以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中心,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观和民族政策教育。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战略和途径,就是把中央提出并实施的沿边开放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四大发展战略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23]

(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5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阐述了大政方针、重要举措。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24]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25]“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26]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7];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8]“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29]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制度、优势不容置疑、不容动摇、不容削弱;[30]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31]“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32]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备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33]这些论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特别是中央2005【10号】文件中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十二个方面的论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见图2)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坚持了实践上依据基本国情、遵循基本国策,贯彻民族政策,推进和提升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及其水平。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战略和策略、政策和措施等方面,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图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图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本文主要从民族工作思想角度阐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述的民族工作的宏观的指导思想、顶层设计等基本原则立场;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角度阐述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等基本理论观点;从唯物辩证法、历史的具体的认识论等方法阐述的民族工作基本工作方法;从实事求是、重在践行理念阐述的民族工作开拓性践行等基本社会实践。[3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实践等科学地回答了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宏观指导与顶层设计的基本立场

民族工作基本立场,主要包括,第一,准确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的统一国家观、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观的体现。第二,科学阐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科学内涵包括了根本的保证、途径、要求、原则、制度、立场、精神基础、保障等要素。[35]第三,民族工作的战略布局与顶层设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36]还对新疆、西藏等具有重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意义、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意义、“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意义、反分裂斗争和反国际反华势力斗争战略意义等特殊战略意义的地区做出了精密的顶层设计。

(二)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理论观点

第一,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本(之一),这是对于我国宪法权威的维护,更是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论创新。第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37]“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从而关乎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关乎国家社会稳定,从而关乎各族人民的安身立命。”“关乎国家繁荣发展,从而关乎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38]凸显了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关系到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幸福生活,[39]显示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这又是一大理论创新。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40]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根本性重要地位和作用,表明了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坚定信念和态度。第四,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五个并存”阶段性特征,指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攻方向。做好民族工作,必须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必须以当时国际国内的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国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基本状况为依据。因此,“五个并存”阶段性特征的概括是理论上的一项重要贡献。第五,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根本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践行,关键是解决文化认同,培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都是习近平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创新。

(三)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创造性工作方式和方法

民族工作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第一,观察和认识民族问题要弄清基本国情和民族地区区情。第二,观察和认识民族领域问题要辩证统一,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一体、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等都要辩证统一。第三,观察和认识民族领域问题要把握好界限,防止忽左忽右、摇摆不定。[41]第四,观察和认识民族领域问题要对比鉴别,比较中鉴别,比较中增自信。第五,观察和认识民族领域问题,要反对“取消民族身份论”,批驳民族问题“去政治化”论,驳斥所谓“第二代民族政策”论,澄清“照搬苏联模式”论说法。

(四)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新理论、新政策的开拓性实践

民族工作开拓性实践,主要是把民族工作与中央的重大决策相联系贯彻到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第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指导下协调推动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五位”建设并重,不可偏废。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全面引领下协调推动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事务改革、民族工作法治化、加强党的领导等协调推进。第三,“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指引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新路径。第四,“一带一路”倡议导引民族地区开放方向。[42]第五,创新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民族工作中。比如,民族地区发展中调动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调动民族地区内生潜力,实行差别化区域政策;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民族工作关键是加强民族团结、争取人心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通过民族工作的根本依据、根本方向、根本任务、根本原则、根本目标、根本方法以及制度、法律、组织、人才保障等体现和落实[43],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民族理论发展,要研究论述我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过程,还要研究论述我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关于民族、民族发展、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等民族理论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民族政策根本问题上的开拓创新发展,[44]同时要研究论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族理论学术界的研究过程和理论成果。这样才是全景式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民族理论发展全貌。因篇幅原因,后两个议题另文研究。

参考文献:

[1][8][9][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148,339,339.

[2][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34-35,109.

[4][5][6][7][10][11][12][13][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6,362,161,70,257,357,246,246,364.

[15][18][19]刘吉昌,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主题宗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17]董强,盖守丽,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六[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刘吉昌,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主题宗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21]包桂芹,盖守丽,金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23]卫松,杨昌儒,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石: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八[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24][25][26][28][29][30][31][32]刘吉昌,中和(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重点领域: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九[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4,10,7,7,2、15,17,13,18.

[27]李昭勇,盖守丽,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重点目标:协调各民族和谐民族关系———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33]杨昌儒,李盛龙,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34]张丽红,金炳镐.全面系统地研究把握和阐释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1).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7][39][40]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93,94-95,106.

[38]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发展五十年(1949-1999)[J].满族研究,1999(4):106.

[41][42]吴月刚,肖锐,金炳镐,试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体系[J],民族研究,2017(6).

[43]《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年第3-6期刊载的金炳镐教授组织撰写的“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12篇:

1〕张丽红,金炳镐.全面、系统地研究、把握和阐释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

2〕李臻,金浩(金炳镐).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基本国情依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

3〕董强,秉浩(金炳镐).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

4〕杨昌儒,柏友恒,金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实践主线: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5〕刘吉昌,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主题宗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6〕董强,盖守丽,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六[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7〕包桂芹,盖守丽,金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8〕卫松,杨昌儒,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石: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八[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9〕刘吉昌,中和(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重点领域: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九[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

10〕杨昌儒,李盛龙,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

———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11〕李昭勇,盖守丽,秉浩(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重点目标:协调各民族和谐民族关系———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12〕刘勇,张娇,中和(金炳镐)通讯作者.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组织人才保障:加强民族地区党组织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二[J].黑龙江民族从刊,2016(6).

[44]金炳镐.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TheDevelopmentofChineseEthnic Theory in the Past 40Years of theReform and Opening-up

JIN Binggao,DAI Hongli

Abstract:In the 4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Deng Xiaoping established the socialist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closely united around Jiang Zemin an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eaded b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enriched,developed and perfected the theory.In the new era,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has endowed the theory with new connotations and developed the socialist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Xin Jinping's new time.This theory i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Marxist ethnic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source,Mao Zedong's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basis,the ethnic theory of the party's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headed by Deng Xiaoping,JiangZemin and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s ethnic theory in the new era as the main theory.It is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thnic theory in the 4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is the guiding theory for the Chinese ethnic work to advance toward victory.

Key words: the 4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socialist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reate; develop

责任编辑:程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