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近十年研究的热点与反思——基于Note Express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袁礼 袁卫 张若男来源:《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论文的增长趋势基本符合普赖斯的四阶段理论,本学科的发展正处在普莱斯四阶段理论的第三阶段,学科理论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研究论文的总体分散度较大,但也出现了一些研究论文向核心区文献类集中的趋势,这表明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主体与核心已经初步形成。载文比的降低,表明本领域的研究论文逐渐与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结合,反映了该领域的学科前沿已经初步形成,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基本满足布拉德福定律。此外,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问题的研究上,研究者侧重于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出发来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教育人类学应该着重巩固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促进学科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热点;文献计量学

自1988年第8期的綴育研免刊载两篇文章——冯增俊的純须建立我国的教育人类学》和李复新的《当代教育人类学述蹈开始,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开启了崭新的发展历程。以上两篇文章在研究结论中均认为教育人类学的根本还是要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深化和拓展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把人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研究,又反过来用研究人的理论来研究教育。作者由此发出“建立我国的教育人类学势在必行”“亟须建立中国的教育人类学”的呼吁[1]。从这之后,我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才开始步入正轨,开始朝着一门学科方向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相关理论的不断引进,国内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路径不再局限于翻译原文、原著,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开始大量涌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人类学在研究队伍、人才培养和研究视野上不断扩展,学科体系逐渐完备。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路径渐趋成熟,研究领域朝着不断深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深入了解近十年的研究态势,本文尝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在论文增长与分布、研究热点、作者分布与合作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未来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Note Express2是一款具有关键词分析、作者被引分析、文献被引分析等功能的软件。它在文献计量学中用来对科学文献进行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势和新动态,适用于寻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对应的知识基础。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1.文献检索与筛选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条件:发表时间=(2007-01-01至2016-12-31)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模糊搜索)”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548篇文献。而由于教育人类学学科性质的特殊性,本研究所选取的论文所属学科类别为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社会科学n辑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通过对以上各学科中的检索结果进行范围限定,共检索到2489篇相关研究文献。采用Note Express2软件“在线数据库检索”和“导入题录”等功能导出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2.文献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Note Express2软件导出文献的文题、作者、作者机构、发表期刊、发表年份、被引情况、基金来源等方面数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制作图表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从论文数量、期刊分布、关键词、作者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论文总体分布情况

(一)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的增长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表述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研究论文的增长情况,笔者在本部分研究中加入了2007-2016年的论文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如表1所示,在2007年至2010年间,年度研究论文总量均在250篇以内,在2007-2010年期间,共发表相关论文891篇,年均223篇。在随后的4年时间内年度发文数量出现了顶峰,2011年至2014年共发表相关论文1114篇,年均278篇。2011年达到近十年的峰值为296篇,然而在随后的2014年出现极值280篇后,近三年来研究论文的发表出现回落趋势。通过对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数量变化的图像分析,可以更直观地透视近10年来论文数量的增长情况(见图1)在图1中,笔者根据文献数量变化在折线上添加了一条趋势线,可看到从2007年到2014年关于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着一个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近十年来,教育人类学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但近两年的下降趋势也表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热度有所回落,需要开辟新的研究焦点来促进本研究领域的发展。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观点,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其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对各种科学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提出了科技文献增长的四阶段理论。在学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学科刚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数学表达式;在学科发展的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在学科发展的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在学科发展的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的各类震荡。

表1近十年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发表的年份分布(2007-2016年)

根据图1的折线与趋势线的关系可以判断,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于2007年至2014年这8年间,论文发表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从2014年开始,论文发表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很可能正处于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中的第三阶段,即教育人类学学科的理论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本学科的研究领域渐趋稳定。

(二)我国教育人类学论文期刊总体分布情况比较

2007-2016年间,我国共有192种文献类别(包括期刊、杂志、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等)刊载有关教育人类学的论文,总载文比(即每种文献类别的载文平均数量为12.96,由此可知,我国关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论文发表期刊相对而言比较集中。图2显示了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期刊的种类数大致为波动递增的趋势,于2014年达到峰值的142种,而表2显示出的载文比呈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教育人类学研究正逐渐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文献种类的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人类学这一领域,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开始分散扩展。载文比的逐渐降低,表明本领域的研究论文逐渐与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结合,这也反映出本领域的学科前沿已经初步形成,据此可以推断,未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视野、队伍和方法将持续扩展。

表2 近十年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发表的年代分布(2007-2016年)

图1 近十年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分布 图2 近十年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 发表的文献种数分布

布拉德福定律(Law of Bradford)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 Bradford)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是文献计量学重要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其基本内容为:如果将期刊按其论文刊载数量的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若干个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基本相等,数量上成对比数列关系。根据该定律的原理,对我国教育人类学相关研究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区分析(如表3所示),在经过统计分析后,笔者将其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核心区、相关区与边缘区,这三个区的论文数量大体相等,而且相继各区的期刊数基本成等比数列,布氏系数近似为6。核心区有16种文献种类,占期刊总数的8.6%,每刊载文在10篇及以上,在2007-2016年期间共刊载586篇论文,平均载文比为32.56,远高于相关区的15.82和边缘区的4.69。由此可见,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论文发表的文献较为集中,研究者对研究成果也存在较大的共识,这对于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大有裨益。

表3 文献种类数分布表(2007-2016年)

三、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况分析

(一)词频统计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词频分析法能够用于揭示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它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3]。本文利用该方法统计2007-2016年关于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同义词合并及无关词剔除等处理,共获得关键词352个,分别对它们进行词频统计后,按照频次高低顺序排列所得的前20位高频词。(如表4所示)

表4 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词频统计情况前20位

重视教育问题的文化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拓展教育人类学基本理论,奠定学科发展的坚定基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联系紧密,研究者侧重于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出发来探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在具体的文献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些研究者如杨明辉关注了优秀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4],田玉萍、范会敏倡导积极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乌日罕针对当前蒙古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教材存在的缺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后提出,在语音集中教学阶段之后,语音教学强调配合语法、词汇、句子及语篇教学来培养重音、停顿、语调、语气等汉语语感。[6]金枚、金锋对《高校蒙古族学生C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的目标与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蒙古族学生在汉文朗诵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7]这充分表明教育人类学研究已深入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层面。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相关研究者对学校教育和音乐教育给予了比较集中的探讨,这在一方面,可以不断挖掘教育人类学的内涵,探索符合我们教育实际发展情况的教育人类学实践应用方法;另一方面,深入展开教育人类学的问题研究,还可以促进人类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学科分布

对文献的学科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教育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占据了近50%的比例,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的文献在学科分布上呈现向教育学相关领域集中的趋势(如表5所示)。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学科中的相关研究最多,职业教育和初等教育所占的比例最少,这表明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上,对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和现象关注还不多。与此同时,民族学学科中关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所占比例为6.94%,这表明以民族学的视角来研究教育人类学的文献数量并不占优势,未来从民族学的方法探讨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仍有相当的研究空间。为此,我们要在新的战略背景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新任务。[8]

表5 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成果的学科分布

(三)研究层次分布

对文献的研究层次分布统计结果发现,近十年关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绝大多数属于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如表6所示)。这表明,近年来教育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本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学科成熟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支撑了本领域的深化拓展。与此同时,一定数量的关于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的文献表明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为行业发展和政策研究也提供了支持,未来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可能会在更多社会实际问题上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促进本学科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表6 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研究层次分布情况

四、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的分布情况分析

(一)论文发布的文献来源分布

对论文发布的文献来源分布进行统计,发现近年来关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在学位论文上,这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具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研究机构中(如表7)。

表7 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的文献来源分布

这表明,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因此学术传统可以得到很好地发扬。此外,研究成果集中度较高有助于本领域前沿发现的迅速传播,知识成果可以得到有效地分享,从而能够促进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的迅速积累。

(二)研究论文作者合作情况

在2007-2016年10年间,我国对教育人类学问题进行研究的作者共有1677人,总人次为3092人次。由表8可见,作者的年代分布总体来看是逐年递增的,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人均发文量最高为0.92篇,最小为0.80篇,与较高的合作度对应。这表明我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者合作能力较强,鉴于作为一门人类学与教育学紧密交叉的学科,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总体上也体现了合作研究的特点。

表8 近十年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作者合作及分布情况

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特殊的集体劳动,由于学术研究的特殊性,优秀的学术论文通过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学术工作者的长处,同时来弥补其知识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同时科研合作也是科学研究复杂化、交叉化和高深化的必然要求[7]。从统计数据来看,论文的合作者最多的有8人,这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从表8可以发现,2011年以前作者的合作率处在增长的趋势,而2011-2016年的合作率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经过一段较长的学科发展历程后,学术研究者的合作性研究成果愈来愈有限,学术研究的合作意愿开始降低。在2007年至2010年四年中作者的合作度合作度=(一定时期内相关文献作者总人次数/(一定时期内相关文献论文总数与合作率(合作率=(一定时期内相关文献合作论文数/(一定时期内相关文献论文总数[10]均稳步上升,最终合作度稳定在1.39左右达到峰值,合作率稳定在30.00%左右。这充分表明,教育人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者合作意愿已基本稳定,教育人类学研究已逐步向成熟化方向发展。

五、研究结论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对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近十年研究论文的增长与分布、研究热点以及作者分布与合作等方面的计量研究可以基本发现,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论文的增长趋势基本符合普赖斯(D.S.Price)的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正处在该理论所描述的第三阶段,学科理论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未来论文发文量将进入线性增长阶段,虽然短期内波动下降,但极有可能表现为某一特定时期内呈高于趋势线增长的总体线性增长。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总体分散度较大,但出现了一些研究论文向核心区文献类集中的趋势,这表明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主体与核心已经初步形成,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教育人类学这一领域,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队伍开始分散扩大。载文比的降低,表明本领域的研究论文逐渐与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结合,反映出该领域的学科前沿已经初步形成,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视野、队伍和方法将有扩展的趋势。经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领域处于核心区域的文献种类较为集中,本学科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基本满足布拉德福定律。此外,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侧重于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出发来探讨,重视教育问题的文化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拓展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理论。

综观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在未来应该明确学科定位,积极深化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断开拓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结合本土实际,运用创生性的研究方法,加强问题意识,注重解决教育问题,以此巩固并提升教育人类学学科的整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吴晓蓉.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0,⑵.

[2]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2).

[3]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99-301.

[4]杨明辉.美术教学中北方民族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8).

[5]田玉萍,范会敏.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9).

[6]乌日罕.高校蒙古族学生"汉文现代文学朗诵"课程的目标与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2).

[7]金枚,金锋.关于编写针对蒙古国学生汉语语音教材的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

[8]高成海.”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民族学和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任务[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 (06).

[9]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01-105.

[10]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26(12).

责任编辑:农李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