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的应对
作者:彭福荣来源:《民族学刊》2020年第1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地投入疫情防控,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再一次感受中华民族灾难治理传统和独特制度优势,又一度激发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再一次凝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但治理体系能力不完善不完备、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国际反应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状况不对称,可能诱发民族主义情绪,必须防范其非理性化发展和表达。因此,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深入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疫情防控;中华民族认同;民族主义

在全球化和一体化时代,中华民族认同凝聚全民共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体现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1]其积极作用在于形成和强化中华民族内聚力,引领各族人民在抗争奋斗过程中,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2]2019年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喜事外,中美贸易战、非洲猪瘟等也深刻影响中国,而年末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始料未及。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席卷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蔓至日本、新加坡和泰国等25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大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在2020年,全国人民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眼下必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灾凝众兴邦,值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时,分析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调适民族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疫情防控中的中华民族认同

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往往对一个民族形成“一种公共的凝聚力”,处理好“普遍组织、亲身参与、适度宣传”等关键因素,就可以强化民族认同。[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国家富强面临的一次挑战,已经成为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激发民族自强的共同战斗,《义勇军进行曲》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14亿中国人民共同“战疫”,其生死经历及相关物质、精神成果,彰显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事实,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急难险重的疫情防控进一步强化全国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自然生成累积,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民族意识,包括关于族属、族体和国家的精神性归属和实践性选择。[4]中华民族在危机深重的时刻,基于政治、命运和利益共同体,广泛爆发出“中华民族意识”共鸣,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5]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再次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掀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尽管代价巨大,总体成效卓著。中华民族必将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再次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首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树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目标和决心,成立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为组长的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部署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部署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包括30多个部门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形成自上而下、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通过各级党委、政府整合资源,保障生产生活物资供给,强化医护人员安全防护,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取得工作成效。截至2020年2月18日8时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领中央指导组进驻湖北武汉,指导和督促疫情防控工作,调整了湖北省、武汉市党政领导班子,强化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健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通过科研团队、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的艰苦努力,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进展,以“中国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专科医院和11家方舱医院,除患者1870例死亡外,确诊患者72529人,疑似患者6242人,治愈患者12561人,工作成效得到世界公认。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有效推进,表明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应对能力。全国人民通过共同应对重大疫情,建构庄严肃穆的民族国家场域,调动和强化了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意识,增强中国人民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二)共克时艰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强化全国人民对中国机制体制优势的认同

历史上,中华民族运用国家权力整合资源,在大局、全局观念指导下,形成集中优势资源、“运动式”应对危机的治理模式,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减灾灭灾传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中国治国理政的有效机制和重要成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发扬中华民族共济难关的光荣传统,共克时艰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人民再一次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25日强调以“全国一盘棋”思想,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组织领导全国上下共同抗疫,“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增强“四个意识”,在统一领导、指挥基础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落实落地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向党中央报告”。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国家层面的防疫指挥体系,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派出中央指导组进驻疫区,高效整合资源,调整地方党政领导,利用独特的中国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凝聚资源,坚定信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整体推进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统一部署和系统协调,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中国政府以“中国速度”高效建设雷神山、火神山等专门医院,以“战时管制”措施,“采取史上最大规模封城措施隔绝病源”,严防疫情扩散并组织19省市对口支援湖北。在阖家团聚的春节假期,各地各系统包括军队的优质资不断地向疫区汇聚。以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文宏为旗帜的近200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奋战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快速检测病毒基因序列并与全球分享”。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生产厂商紧急复工,医疗、卫生、防疫物资设备和生活物资持续驰援武汉等地,国内外慈善捐资超过46亿元人民币。尤其爱国的台湾同胞打破“台独”当局禁令,在海外募集订购和捐赠物资,支援同胞抗击疫情,显示深厚的民族情义。台湾红十字组织也向大陆同胞捐赠物资。另媒体报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方法纳入国家《诊疗方案》,治愈出院的患者纷纷自愿捐献合格血浆,回报国家救治和社会帮助,其诸如“义不容辞”“为危急病人更早康复出点力”“希望他们快快地好起来”等语道出浓浓同胞情怀。

全国人民共同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各地区各部门团结一致,采取“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防控救治举措共同“战疫”,其共克时艰的过程、成果和历史记忆,展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展现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意志、愈挫愈奋的民族精神,[6]具有强化中华民族认同的价值和作用。

(三)成效卓著的防控成就又一度激发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认同解决全国人民确认“祖国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的问题,包括尊崇、显扬和护卫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义务。[7]2019年12月以来,中国医护人员和中国科学家快速精准地反应新冠病毒,开展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展现并强化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尽管可能存在瑕疵,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科学家表现优异,医护人员逆“疫”而为,反映高度的科学精神、医者仁心和人道主义精神,显示中华民族的担当、勇气、智慧和成就。中国科学家和医疗防疫工作者临危不惧,主动作为,在病毒发现与疫情预警、医药开发与患者救治方面,表现出优异的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张继先、李文亮等医生在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用1个月时间,从每天多至数千人的病患中,及时发现并迅速确认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全新类型呼吸道传染病,率先迅速吹响疫情防控的警哨。中国科学家发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系列高质量论文,确认新冠病毒并完成该病毒基因组序列检测,严格证明其人传人能力,为政府决策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专家掀起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新篇章,除引领医疗防疫和救护人员救治病患外,还迅速启动并努力推进筛选药物和制备疫苗等有价值的工作,探寻病毒的源头和中间宿主,探索“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有效方法,对从源头防控防疫具有重大意义。全国近20000名医务工作者、疫情防控人员驰援武汉,医护人员付出3019名感染、1716名确患、6名殉职的代价,但诊疗72500余名、治愈12500余名患者,使死亡率远低于SARS。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中,中国传统医药具有重要地位。2020年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启动“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专项,主动推进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工作。中医人士利用《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的传统方剂,开发清肺排毒汤,试治有效率高达90%以上。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征集“民族民间治疗新冠肺炎秘方验方和技术方法”活动,获得民间医方、验方近千份,显示深厚的民族民间医药文化遗产和中医人士的责任担当。截至2月17日,中西医协作机制发挥作用,中西医联合会诊,覆盖疾病治疗全过程,全国630多家中医院3100多名医生驰援湖北,启用中医特色的武汉江夏区方舱医院等,中医参与全程治疗的确诊病患多达85%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如钟南山、张伯礼,官员如郭燕红、王贺胜证实疫情防控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中、轻度病患效果良好,能够阻滞病情加重,可以辅助治疗重度、危重度病患和避免治疗后遗症,纳入临床诊疗方案,有利于提升治愈率,体现中医人士的现实关怀和探索精神,证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和传统医学的重要价值,再次显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强化全国人民的民族认同。

(四)透明开放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凝聚全国人民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

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国人民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切体会到“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紧密相关,再一次汇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之下。

在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任何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再度将全人类凝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之下。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清楚地意识到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主动寻求国际合作,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电话告知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与世卫组织及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共享疫情信息,感谢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和捐助,欢迎外国专家到武汉考察,主张各国合力应对流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启动“战略准备和应对方案”,协调世界各国防控疫情。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倡导高举国际人道主义旗帜,同心同德、团结合作,支持相关国家的战“疫”工作。《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疫情面前,人类命运与共,惟有世界各国团结协作,才能捍卫生命。中国政府和人民及时通报疫情,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国际合作,团结和凝结世界力量抗击疫情。除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专家考察指导中国湖北等地抗击疫情外,中华民族的国际“朋友圈”纷纷捐献物资支持中国人民抗击疫情。俄、韩、日、英、伊等十多个国家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捐赠物资、派遣专家、提供药品,助力中国抗击疫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助邻即助己”等语展现世界人民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家人情怀”。日中友好继承发展会联合日中友好协会在日本兴和株式会社、全日空控股株式会社等方支持与协助下,支援100万只高品质的防疫专用口罩。仅2020年2月19日湖北省红十字会公告20余家组织、个人捐赠物资及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加拿大红十字会”“比利时学生学者联合会”等友好组织。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埃及前总理埃萨姆·沙拉夫、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政要纷纷以视频、信函等方式,表达对中国人民抗击疫情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理解支持和美好祝愿。“病毒猎手”美国教授利普金继2003年中国非典疫情后,再来中国抗击疫情。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雷为武汉加油,非洲最大银行万名员工发起“穿红衣,挺中国”等活动,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率同僚和民众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诵经祈福,泰国成功尝试独特高效的“鸡尾酒治疗法”治愈病患,显示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同气连枝的共同体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威胁全人类生命安全,任何国家不能独善其身,世界各国人民结成命运、利益共同体。疫情防控使中国人民再一次凝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强化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人民守望相助中谋求繁荣发展,妥善处理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特殊利益的关系,为解决世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二、疫情防控中的民族主义之应对

在“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主义持续升温,体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也是对外部压力的“应激性反制”,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发展和国家建设。但民族主义情绪失于理性,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国际形象,妨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8]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尤其湖北武汉等地的民众处于生命危机之中并蔓延至25个国家,势必引起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华民族与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与强烈反应,可能诱发民族主义情绪。因此,积极调适民族主义情绪,利用中华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一)治理不完善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经历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日渐崛起,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爱国主义得到高扬,全国人民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感到前途光明,渴望在强大政府的带领下“强起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系统性,对我国治理体系能力提出挑战。全国人民出于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主观要求国家应对能力足够和运行高效。其中,政府部门履职担责,能够做好决策协调、组织保障、信息通报工作;专业人员恪尽职守,能够做好疫情防控、病患救治和科研攻关工作;人民群众信守公德,能够做好自律自救、配合支持工作。但由于属地管理原则与守土有责机制、事发突然与资源储备不足等原因,国家公共卫生建设成就、医学研究进步程度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及其作用发挥的实际状况与全国人民“高水平”的心理预期存在差距,地方保护主义也或多或少挑战“一盘棋救灾”理念,疫情应对预案和协调指挥及其效能遭到质疑。民众既不满地方政府的预警不力与信息不畅,又抱怨地方慈善机构运行低效,还愤怒云南大理等地擅自“截胡”防疫物资等,质疑部分中国科学家重科研轻疫情、迟滞疫情预警与信息共享,批评部分学者存在违背学术伦理等问题,担忧出现独占数据、以邻为壑的思想和行为,悲悯医护人员逆“疫”而行却面临巨大风险甚至牺牲。

中华民族在追求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无法回避民族主义的影响。“在任何领域出现的细小的事件,都可能演变成民族主义事件”。[9]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民众可能产生官员履职自私低能、政府运行无序低效的质疑,导致国家权威受损,政府公信力下降,诱发民族主义情绪。部分民众不能理性、冷静应对疫情,出现盲目恐惧担忧、过度过激反应的现象,抢购囤积生产生活物资,苛责防疫工作的不足和漏洞,甚至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另部分民众由于网络和自媒体便利,“集体排斥”甚至冷漠拒止同胞以降低染病风险,导致一人小我、一地局部的利益保护,破坏“同胞”“乡亲”共济灾难的理念,撕裂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可能陷入猜忌、恐慌、防范和敌视的泥沼。“大难领头,各自保命”的思想和行为加剧同胞的苦难,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可能让民众以偏概全甚至自以为是地否定国家治理成就、国家制度优势与灾难治理体制实效。

尽管上述认知并不符合国家建设和疫情防控的实际,但少数民众否定了中华民族制度文明及国家治理机制体制的优越性,可能导致其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危机。因此,发挥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认同的积极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最大努力克服不足,引导科学合理地表达批判意见,避免非理性地表达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感,防范借助网络放大发酵激进话语及行动,妨碍疫情防控,进而负面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随爱国主义和“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全国人民越发渴望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务,更加能够运用互联网和自媒体表达思想,所以正面宣教和舆情引导尤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乎同胞生死安危,影响国家繁荣富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疫情的真实信息难得,谣言流言可以广泛传播,极大加剧恐慌、歧视的情绪和行为。由于正面宣教不够、信息供给不足和舆论引导不力,疫情防控可能引发民族主义情绪,及时予以正面宣教和舆论引导,发挥民族主义情绪的积极因素,促进疫情防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华民族以举国之力抗击疫情,全国人民关心疫情防控进展、成效及问题,主观上不容许任何闪失,渴望了解原因和过程,喜欢点评相关的人物事件。但由于立场动机不同和认知水平差异,部分民众的情绪表达可能出现浮躁跟风而易感虚无、自恃有理而批评否定、只见问题而应对不足的状况,不利于凝聚社会各界的“最大公约数”以应对疫情,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故主流话语必须积极引导舆论场域。[10]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月25日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主要领导干部“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主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民众希冀从官方新闻发布和讯息通报,获得权威的疫情防控信息,但对部分“官宣”的形象和表现深感遗憾,导致谣言流言时有,出现“武汉八谣”及其反转、疾控中心专家组国内调研报告和国外发表成果的结论不一、病毒源头与疫情“阴谋论”、地方政府擅自“拦截”他地防控物资与慈善机构低效不公等舆情。“官宣”面对媒体质询,部分民众对其产生言不由衷、态度冷漠、准备不足等负面感受,既认为其凸显出特权意识,又让人质疑其工作态度和应对能力,消解了人民公仆的正面形象,甚至非理性地将战“疫”中的问题简单归因于国家机制体制,极大削弱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近年中国民族主义围绕舆论热点和敏感事件持续升温,无法排除极端化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由于工作不够完满,部分民众心存焦虑恐惧,容易诱发民族主义情绪。因此,从坚守价值底线、考虑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维度,积极营造开放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理性和谐的表达空间,从全局引导民族主义情绪,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积极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发掘树立奉献苦干的主流和典型,科普防护知识,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强化显政以坚定战“疫”信心,引导全国人民参与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针对群众关切和工作不足,把握舆论主导以壮大正能量,多层次、高密度发布专业性的疫情信息,解除民众的焦灼和无助,倡导理性建言献策,主张心平气和讨论问题,鼓励讲真话说实话,及时澄清和依法打击谣言流言,防范在网络空间散布、传播情绪化甚至误导性言论,以真实、客观、理性的主流声音暖聚人心民心,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利益。另外,努力“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积极影响国际舆论。

(三)国际友好和睦实际不对称与民族主义之应对

民族主义思潮以自我民族价值、文化传统为中心,追求自身民族利益,排斥与否定其他国家和民族。新时代中国人民珍惜民族独立解放,热爱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珍惜业已取得的国家成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机构”,要求弘扬爱国主义,捍卫国家利益,[11]关注世界各国人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和行为。国际友好和睦的心理预期与客观实际或不完全吻合,可能诱发部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及时调适其中的非理性思想和行为,有利于促进疫情防控,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愈发重要,对外交往更加自信,但西方国家恶意的打压和诋毁,“污损破坏中国形象,引发国内网民不满”,刺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诱发民族主义情绪。[12]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反复呼吁有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承担义务,部分西方国家罔顾国际责任,简单地撤出侨民和停飞航班,其幸灾乐祸、仇华情绪和针对中国和华人的种族主义言论必然遭致中国人民的不满。据统计,美、英、法、德等国派飞机撤出侨民近2000名,意大利单方面暂停直飞中国的航班,40余国因疫情正式对华实施短期贸易或旅行措施。个别国家和少数政客将疫情政治化,借机唱空中国经济,将“中国”“中国人”“华侨华人”与“病毒”等而歧视之,甚至制造、传播不实报道,加深隔阂偏见,制造无为恐慌。美国商务部官员欣喜于疫情“帮助”就业岗位回归其国,对冲基金经理更“希望”《环球时报》和中共党员感染病毒,西方媒体苛责挑剔疫情防控,中国人在德、法、日和越等国遭到歧视。另部分敌对国家、反华势力和国内分裂主义势力打着疫情防控幌子,支持和推动“台独”、“港独”活动。美国反复派出舰机穿越台湾海峡或飞临相关空域,为“台独”当局壮胆。香港医管局员工阵线不顾疫情为祸内地同胞,罔顾本地病患安危,发起数千名医护人员罢工,诉求包括“禁止非港人旅客经由中国内地入境”。全国人民对国家成就和国际地位倍感自豪,视新冠肺炎疫情为考察中国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的“试金石”,对阻滞妨碍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思想、行为甚为敏感。一方面全力战“疫”,和其他国家和世界人民共同遏制疫情,“护佑各国共同的福祉”,带给人类共同安宁。[13]另一方面不满于“友邦国家”的见死不救,敏感于部分国家的过激反应,厌恶于“港独”“台独”势力和行为不时挑衅和被人利用,部分民众产生民族主义情绪。

疫情防控中,部分西方国家不仅漠视中国人民的灾难,甚至雪上加霜,而且弃置自身责任义务,人为制造国际性恐慌,其态度和做法与中国人民的心理预期完全背离,必然挫伤日渐高涨的民族自尊心,诱发民族主义情绪,甚至可能导致盲目排外的极端反应,影响和干扰整合国际资源来结束疫情。因此,全国人民理性认识民族自尊自强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发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积极作用,立足自身做好疫情防控,坚决与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保持开放自信、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团结世界力量应对疫情,引导民族主义情绪,防范敌视国际社会倾向和自守倾向;冷静看待部分国家以邻为壑做法,做好外交工作,避免引发他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结语

中华民族认同历史的产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中华民族“强起来”过程中,全国人民通过急难险重的疫情防控,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通过共克时艰,再一次展现中华民族灾难治理传统和独特制度优势;通过防控成效,又一度激发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透明开放防控,再一次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中国民族主义持续升温,因爱国主义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促进国家建设,但其非理性发展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破坏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疫情防控中,治理体系不完善、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预期国际反应与客观实际状况不对称,可能诱发民族主义,必须防范其非理性化发展和表达。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及时调适民族主义情绪,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促进中国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注释:

①数据源于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7tPlDSzDgVk,时间截止于2020年2月18日11:35分。

②日本各界人士声援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录制中文演唱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武汉加油的视频,在中国“引发热烈关注”。

③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通报:截至2月14日24时,除军队外,各地驰援湖北疫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大超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

④根据经济观察网的消息,武汉市红十字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接受国内外各界捐资超过46亿元人民币。

⑤《纽约时报》1月31日发表的《How Bad Will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Get? Here Are 6 Key Factors》认为新型肺炎的“死亡率应该不到3%,远低于SARS”,且死亡病例多是疾病基础的老年人。

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很早就注意到在“利益汇合点”,用“共同体意识”来解决发展问题,使“命运共同体”理念日渐成为应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件的共识和举措。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明确用“命运共同体手段解决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将“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到治国理政层面。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对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国人民跨洋驰援,中国医护人员在疫区开展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独立研发“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为应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4]赵超.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J].探索,2016(6).

[2]王一华,刘坤.中华民族认同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4(2).

[3]洪晓畅.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路径、制约因素及建议[J].云南社会科学,2019(1).

[5]何一民,黄沛骊.抗战时期国家与中华民族认同之构建及影响——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6]和音.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N].人民日报,2020-02-08.

[7]徐黎丽,杨丽云.论中华民族认同的根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8][10]桂勇,等.升温还是降温?——透视当代青年大学生民族主义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2019(1).

[9]鲍常勇.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09(6).

[11]马红邑.民族主义思潮的两个来源及其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18(3).

[12]黄楚新.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升温与温和[DB/OL].http://www.rmlt.com.cn/2019/1225/564962.shtml.

[13]和音.团结合作势在必行[N].人民日报,2020-02-06.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and Counter- measures against Nationalism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ENG Fu-rong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have put their efforts together in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which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 shows the disaster relief tradition and the advantage of unique system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imulates the pride and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denses people on the efforts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once again. However,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inadequacy of the publicity guidance, and the asymmetry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and real situation might induce nationalist sentiment, whose ir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xpression should be properly avoided. Therefore, under the flag of patriotism, we should promote the work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and cre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promoting sustained peac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Key words: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ism

责任编辑: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