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邹园园 李成军 谢幼如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4期

摘要:新冠肺炎病毒突然凶猛来袭,疫情空前爆发,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新学期全国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该研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客观实际,依据在线教育教学理论,发挥在线教育教学优势,构建了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教学平台一湾区课程资源一湾区教学形式一湾区保障机制”的“湾区模式”,并在多所高校应急实施,解决了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迫切需要。该模式具有“辐射粤港澳,跨越制度和治理差异;课程汇聚成群,面向专业共建共享;多方有效联动,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的特色。我们希望,研究成果能为全国高校开展应对疫情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教学;模式;新冠肺炎疫情

一、问题的提出

新近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新学期全国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经济活力最高的区域,聚集了一大批高等学府,广东在校大学生数更是居全国之首。湾区学生返程流与企业复工流如若交织,防疫风险势必陡增。因此,“开学不返校”“停课不停学”已是时下湾区高校的不二选择。在疫情严峻形势的催化下,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为主要代表的在线教学方式,正以其开放、便捷、共享的独特优势,为广大高校所普遍采纳。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客观实际,构建应对疫情时期的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探究疫情时期湾区高校实施在线教学的举措、经验和保障机制,将对于当前全国高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概况与抗疫面临教学挑战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82所高校,在校生300余万。广东“双高”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层次类型齐各、学科专业齐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高校排名前500名;香港有5所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金融、信息技术等学科国际知名;澳门高校旅游等学科专业水平高居亚洲前列。湾区高校呈现出类型多样、互补性强、与产业联系紧密等特点。

(二)抗疫面临的教学挑战

疫情当前,高校不能如期开学,师生不能如期返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为继,网络教学成为不得不直面的选择。全国多个省、市均已出台开学不返校、以网络教学形式先行开展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决定。按照教育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学校、课程平台等都面临空前的挑战:

一是广大教师要迅速进入在线教学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各类在线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迅速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以更加新颖的授课方法和更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组织好在线课堂,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热度。

二是在线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学会多方面利用资源来辅助学习。

三是普遍实施在线教学后,学生选课、排课、课程学分认定、课程评价、教师考核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均发生重大改变,学校需要调整管理制度和办法,要集聚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引导广大师生科学选用,还要联合课程平台公司,对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开展针对性培训。

此外,不少高校还面临着在线课程资源储备不足、选用困难、适用性不强、教师扎堆直播开课等问题。线上课程并发量过大时,常出现卡顿、掉线、网络延迟甚至崩溃等现象,每门课程教学模式及场景复杂性和差异度也很高,线上教学体验亟需得到优化。

三、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的理论依据

融合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在线教育以开放、灵活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今学习不再局限于仅仅习得知识,而是逐步向生成知识节点、构建知识网络和激活知识应用迈进,社会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理论将成为在线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1]。以“互联网+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在线教育,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激发教育活力,并将其作为一种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重塑在线教学观念与资源供给方式、重构课堂模式与教学流程、创新组织管理与条件保障,进而构建在线教育新生态[2]。在线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3]。如何根据在线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协调平台、环境与资源,调整在线教学的关系与结构,创设更好的条件,生成在线教学的新形式和保障机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是疫情时期保障高校在线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构建的基础情况

1.湾区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

为应对疫情时期湾区高校在线教学问题,本研究团队以大学名称、开课总数、开课时间、开课平台和课程内容为问题框架,深入调查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在线教育教学的已有基础,情况如下:港澳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起步较早,2013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已有课程在Coursera上开始授课,为全国首次,随后,港科大、港大、港理工等高校相继跟进。据统计,港澳主建并上线至国内外各大公开课程平台的课程已有105门,此外,还有近200门左右的SPOCo广东大规模慕课建设虽较晚启动,但引导支持力度较大,2018年以来,已建成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85门,遴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3门,立项省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333门,截止到2020年1月,慕课上线数总计已达479门。

2.湾区高校在线教学的应用

经对主要课程平台(学堂在线、超星、智慧树)及湾区相关高校课程主管部门的调查,课程应用方面,港澳高校2012年起尝试利用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全国最早,澳门大学2014年起在全校推广应用慕课。2014年,香港8所主要高校成立了Keep课程共享平台,目前主要使用10门左右在线课程进行跨校课程协作,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和实践,港澳高校特别是香港主要高校之间,基于共享的少量慕课而进行的跨校选、学、用、管等机制都已比较健全,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在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方面做法比较成熟,并多次在内地课程研讨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各类课程德育和价值引领功能,大力推广基于慕课和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将慕课首先打造成为广东课程思政示范课。近两年来,共立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研究项目218项,有效推进全省高校慕课建设和应用进程。广东省教育厅有意识地加大了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的应用推广力度,并曾专门发文引导各高校使用《创新思维训练》《批判思维导论》等慕课,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批创意识,并委托教指委重点加强对专业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建成后由教指委加以推广应用。目前,广东高校中慕课建设和应用比较领先的高校主要有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两所高校已建成慕课166门,暨南大学拥有1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广东省高校之最;深圳大学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国内启动较早,其基于慕课应用的混合式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是第九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

3.湾区高校在线教学的协作一方面,为推动粤港澳高校课程流通和共享,

形成粤港澳高校常态化的课程交流合作机制,冲破三地高校办学体制差异的壁垒,亟需稳定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积极促成下,2018年11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联盟现有加盟高校63所(含港澳高校5所)。

另一方面,为克服学校慕课建设重复分散、缺少规划等问题,2019年8月,广东在国内率先创新性地组建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以专项工作教指委的形式,发挥专家在慕课建设中的咨询、指导、规划等作用,承接对区域内已建成慕课的监督、检查、提升等职能,配合政府部门和联盟完成省一流课程的遴选评审等工作。委员会委员共计30人,其中港澳委员3人。

委员会与联盟相互合作、互相支撑,委员会主要负责课程建设策划和引导,对课程标准和运行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和优化,联盟则主要为组织和实施机构,将政府和专家组织的意见推而广之,同时,将各校慕课建设合作的问题进行反馈。委员会和联盟理事成员之间又互有交叉,由此能够让二者既有联系,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制约,从而确保双方能够稳定有序合作。

(三)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

应对疫情,湾区高校通力协作、共克时艰,紧紧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以及三地在线教学的原有合作基础,依据在线教育教学理论,发挥在线教育教学优势,构建了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的“湾区教学平台一湾区课程资源一湾区教学形式一湾区保障机制”的“湾区模式”,指导和改善高校“开学不返校”“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案,解决了疫情时期高校的教学挑战和教学实施问题。在“湾区模式”中,湾区高校在线教学平台(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门户平台)提供了在线教学的环境支撑;湾区高校在线课程资源(粤港澳高校专业课程群等优质资源)提供了在线教学的资源供给;湾区高校在线教学形式(粤港澳高校教学创新)体现了在线教学的改革优化;湾区高校在线教学机制(联盟和省在线开放课程教指委等教指委的联动、疫情时期广东省教育厅有关举措等)提供了在线教学的实施保障。

1.湾区高校在线教学平台

疫情时期,湾区高校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及其平台优势,开展在线教学。联盟搭建了慕课门户系统(门户网址:http://www.gdhkmooc.com),采用集成开放的方式,吸引了爱课程、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等国内八大主流课程公司加盟。目前,门户系统已实现单点登录、全网搜索等课程选用服务,有效克服了课程资源分散、查找使用困难等问题。联盟设立了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作为常态化议事机构和执行机构,负责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运行管理、应用推广、动态评价、评审认定和教师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联盟出台了区域通行通用的《慕课建设上线标准》和《慕课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基于标准规范的共同约定,促进粤港澳高校慕课建设一体化发展。目前,联盟已开展赴港澳课程交流3批次,专项培训会议7场次,培训教师2000余人。自2019年秋季学期始,联盟22所(含港澳高校4所)成员高校开展了两期跨校慕课共享试点,共享学分课程计987门,首期选课达6187人次。广东已出台《广东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DB44/T1988-2017),通过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支撑资历成果的认定和转换。

2.湾区高校优质课程资源

广东高校经过持续10余年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累,至2020年1月,已有2400多门省级以上开放课程(主要为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此外,前期还积累建设了大量省、校级SPOC,微课和创新短课,初步统计课程数量超过6000门,上述课程基本实现了对湾区高校学科专业的全覆盖。

广东出台《关于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意见》后,启动实施课程建设“千百计划”,以“内生+外引,,并举,形成了基本覆盖粤港澳三地主要专业类别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内生”主要是新建系列慕课。系列慕课以专业类为基本单位,由相应省教指委调研、协调,省教育厅给予支持。系列慕课建设从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出发,以每专业类不少于10门的课程群的形式立项建设,课程主要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主干课,每门课程均由3所以上高校跨校共建,建成后上线至联盟门户,课程设计兼顾不同层次学习对象的需求,建成后供全省本科高校共享使用,课程共建单位有义务首先认可并选用,教指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加以推广。广东首批系列慕课共85门,涵盖新工科、新师范、新闻、法学、临床、护理、食品、中药等8个门类,2020年初陆续上线至国内各大慕课平台。第二批系列慕课新增55门左右,并着重突出了与粤港澳共建、产业课程、专项课程等元素。“外引”主要是引进联盟八大支持平台的优质资源。囊括了广东全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从爱课程、智慧树网、学银在线等八大平台引进的优质课程,港澳高校部分慕课资源也被引进到联盟平台,形成优质课程资源集聚态势。

疫情发生后,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教师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开放建设应急在线课程资源,即实施“精炼课程内容、缩短课程时长、减少制作时间、降低开发成本”的课程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重点供给量大面广的公共必修课程资源,而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将爱国主义、防疫卫生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例如通过联盟平台,引进“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课”,并安排中山大学制作开学第一课,内容涉及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和地方有关防疫工作要求、防疫法规和新冠肺炎相关科学知识等,并提出防疫倡议,组织广大师生开学选用。目前联盟已上线思政、公共英语、体育等课程40门,其中22门为疫情期间引进课程。

3.湾区高校在线教学形式

在应对疫情中,湾区高校积极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创新在线教学形式。教师是在线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向广大教师明确教学责任和教学目标,更重要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广东的做法是:政府层面持续加大投入、持续开展优质课程认定和奖励,并给予项目支持。各加盟课程平台公司为教师建课用课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流程辅导,降低教师入门难度,学校方面相应做好建课用课资金支持,将在线教学实施情况作为教师绩效分配、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因素,联盟会员费用以适当形式定向奖励支持供课教师。此外,省教育厅和联盟还以通知公告等形式,引导广大高校分别发布校内在线教学详细指南,指导广大教师拓展对在线教学的理解和认知,分科类、分专业、分年级、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选用在线资源,综合采用微信、邮件、在线教学工具等多种形式,科学规划课程安排,避免扎堆采用视频课程、直播或录播形式开课而引起网络拥塞,保障教师在线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质量。

4.湾区高校在线教学机制

(1)发挥联盟平台作用,汇聚优质课程资源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加速引进各大平台优质资源,疫情发生以来,新引进慕课961门,主要是公共必修课和各教指委公共推荐清单内的专业课,目前上线课程数已达1594门[4],课程引进工作仍在持续进行。此外,联盟还发出倡议书[5],广东省内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带头示范,鼓励更多高校共享本校优质课程资源,课程清单和选用方式将在汇总后公开发布。

(2)充分依靠专家力量,指导课程教学应用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疫情专题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广东全省72个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部行动起来,利用教指委的专业优势,开展网上资源和平台的全面摸查,以专业为单元整理出体系化、结构化、易选用、质量高的课程群,并形成课程推荐清单及使用建议,推送给联盟平台发布,供各校各相关专业开展在线教学时参考。同时,组织研究制定本专业或者领域网络教学实施指南,提出若干指导性意见或建议,提供若干典型专业或课程网络教学实施案例,并要求教指委委员深度参与本校网络教学组织与实施工作。以广东省教育技术教指委为例,该委员会已对专业领域开课教师进行了线上培训,并发布了“在线教学直播平台功能测试比较与推荐”[6]和在线教学资源推荐清单,此外,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生物学类专业教指委、法学类专业教指委、物理学类专业教指委、经济学类专业教指委等66个教指委也已相继完成课程推荐和教学指南发布工作。

(3)协调发动各方力量,做好服务保障准备

疫情爆发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已解除了非联盟成员高校的限制,上线到联盟门户的课程资源面向非盟员高校全部免费开放共享。联盟秘书处同等做好服务,同时,拟定了《联盟平台选课指南》《门户系统应急预案》,全力保障疫情期间门户正常访问和教学使用。依托联盟平台,广东高校组成了一支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联盟秘书处、省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平台公司、各校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管理人员、国家和省级名师、国家和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同时发动各校组建了一支疫情期间教学志愿者辅助团队,共同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此外,设计并开发完成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论坛网站”[7],在积极推广各类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同步做好广大教师开课、选课、用课的服务交流保障工作,及时在线答疑解惑。课程平台配合联盟、学校和课程需要,委派专责团队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在线数据及分析报告,辅助学校开展教学监督检查,帮助教师针对性调整授课方案。

四、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实施

2月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通知》《转发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有效指导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实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8]

(一)面向高校

实施“湾区模式”,要求各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工作。互联网思维与相关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应用,为实现“没有围墙”的大学提供了重要支持。目前我们为各高校提供如下支持服务:

1.提供在线教学方案指导

充分发挥本科高校各教指委专长,落实专业指导职能,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或领域网络教学准备工作情况,研判存在问题,为各高校相关专业(领域)提供网络教学实施指南,指导各高校制定网络教学总体方案,有序开展网络教学。

2.提供各种在线教学平台

促进各校教学管理、教育技术等部门与教育信息化企业交流互动,为学校提供支持直播互动教学、协同研讨教学等不同教学形式的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以供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平台开展网络教学。

3.提供各级各类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专业课程群、联盟上线课程等课程资源,为高校网络教学实施提供资源保障。

4.提供跨校在线互助协同机制

发挥粤港澳高校共同参与的课程合作组织和专家组织功能,打造服务三地高校的课程共享协同机制,通过课程组织和专家组织协调三地高校课程实施校际互助合作及跨校课程共享,推动湾区高校网络教学协同发展。

5.提供在线教学交流服务

省在线开放课程教指委开展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促进在线教学优秀案例的共享互鉴,弥合缩小粤港澳三地高校课程建设、管理和运作差异,深化三地高校在学生、专业、师资、学科等各层次融合。

(二)面向教师

实施“湾区模式”,要求教师在疫情时期不仅需要重构课程结构、再造教学流程,重塑符合网络教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同时也需要利用相关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协同备课与互动教学。目前我们为教师提供如下支持服务:

1.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工具

面向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及工具,支持教师开展协同备课、互动授课和多元评价。教师可利用相关平台与工具,实施互动直播同步教学、互动直播双师教学、慕课学习+空间互动协同教学和空间协同生成教学等教学模式,为学生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多元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体化创新。

2.提供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

面向教师提供慕课、微课、虚拟仿真、资源超市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尤其是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支持教师灵活选用不同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3.提供在线教学培训咨询

联合粤港澳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与UOOC联盟,请名师上线,面向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理论指导、案例直播解析与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风格转变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9],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网络教学,高效实施网络教学,轻松开展网络教学。

4.提供在线教学支持服务

面向教师提供网络教学贴心周到的支持服务,帮助教师合理重构课程结构,有序再造教学流程,重塑符合网络教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努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解除教师因新技术应用不适应、不会用带来的排斥和焦虑,避免盲目制作教学资源,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精品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三)面向学生

实施“湾区模式”,要求学生要掌握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时代的学习是一种联通学习,学习内容是节点之间通过互联而产生的知识网络,表现出更强的社会化和网络化特征[10]。疫情时期教学时空分离,高校学生需自主学习的现实为开展自组织学习提供了契机。目前我们为学生提供如下支持服务:

1.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工具

面向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帮助学习搜集、分析、处理、生成和可视化相关知识与信息,促进学生形成自组织学习网络,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效果。

2.提供优质在线学习资源

面向学生提供慕课、微课、虚拟仿真、资源超市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优质在线学习资源,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生成,培育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供在线学习咨询指导

面向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咨询指导,针对信息素养和在线学习技能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无障碍地使用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及工具开展学习。

4.提供个性学习支持服务

面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习从心理上、技能上融入在线学习形式,丰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支持学生高效获取和分享相关信息、产生知识节点和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实施自组织学习,有效保障学习效果。

五、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一)“湾区模式”主要特色

1.辐射粤港澳,跨越制度和治理模式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不同,存在一国两制的制度现实以及三地高校间在发展和治理模式上的显著差异。地缘毗邻和抗击疫情、保障在线教学的现实需要,粤港澳三地高校必须更加紧密合作,“湾区模式”的实施跨越了制度和治理的差异,这也将为日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程汇聚成群,面向专业共建共享

“湾区模式”模式中,积极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政策推动功能,全面掌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课程存量资源和增量需求,跨学校、跨区域整合优质课程、师资和学术等资源,以政府的持续投入为牵引和突破,推动三地高校开展课程合作和共建,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面向湾区高校主要专业类的基础主干课程群,面向同类专业共建共享。

3.多方有效联动,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湾区模式”模式中,除粤港澳三地积极合作外,广东高校还组成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联盟秘书处、省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平台公司、各校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管理会员、国家和省级名师、国家和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多方联动,为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二)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传统课堂短期内无法恢复,在线教学被迫提上日程,广大师生在这一骤然的转变中,也大都遇到了不熟悉新的课程形式、不熟悉在线教学工具、不适应组织在线课堂等难题。在“湾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对在线教学的认识和准备不足;课程资源同质化、部分内容短缺、选用困难;师生信息素养不足;配套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目前,湾区实行“政府+联盟+教指委+高校+教学名师+课程平台+服务团队”的应对举措颇具特色,为应急时期区域高校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和质量保障提供了可行方案。同时,高校新学期实施在线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高校和培训教师,做好充分的在线教学准备,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质等效,这也是在线教学长期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六、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现状调研与基础分析,指出应对疫情时期湾区高校的教学挑战与主要问题;依据在线教育教学理论,从湾区在线教学平台、湾区在线课程资源、湾区在线教学形式、湾区在线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湾区模式”,并在多所高校应急实施,以促进湾区高校新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和保障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该模式具有“辐射粤港澳,跨越制度和治理差异;课程汇聚成群,面向专业共建共享;多方有效联动,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的特色。我们希望,本研究与实践将为全国其他地区和高校开展应对疫情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疫情时期,在线教学的普遍使用虽是临时举措,然更应以此为契机,普遍树立智慧教学的理念,借助各领域专家力量,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重构现有课程模式为切入点[11],创新和引领教学实践[12],撬动课堂根本性变革,将疫情防控时期教学的应急手段转换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次机遇。

注释:

① 注:“广东框架标准”设计了从小学到博士等互通衔接7级架构,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规定了每一级的标准内涵,实现了不同教育类型与培训及业绩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张惠颜等.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理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16,37(3):50-58.

[2]谢幼如,吴利红等.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7.

[3]陈品德.教师如何快速从“课堂教学”转换到“在线教学”[EB/OL]. https:// mp.weixin. qq.com/s/BTVJVeNi Clff_MUtu8o3Q,2020-02-19.

[4]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在线教学这样做!湾区联盟八大平台助您"开学延期课不停"[EB/OL]. https:// mp. weixin. qq.com/s/rGqjBkH57XmYCP4dPB1hpw,2020-02-05.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开学延期课不停,湾区联盟来帮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向各成员单位发出倡议[EB/0L].https:〃mp.weixin.qq.com/s/zSBK-BX74XboNU09XgoSuQ,2020-02-12.

[6]华南师范大学.在线教学直播平台功能测试比较与推荐[EB/OL].http:// site. scnu. edu.cn/ a/ 20200209/ 1200. html?from=timeline,2020-02-09.

[7]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网.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网及咨询论坛上线[EB/OL] . http:// teacher. cvaiedu. com xxgg/141.j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20-02-17.

[8]教育部.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 /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 t20200205418138.html,2020-02-04.

[9]宋灵青,许林等.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14-123.

[10]黄荣怀,刘德建等.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17,(1):7-16.

[11]谢幼如,邱艺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新范式:知识生成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9):1-6+16.

[12]谢幼如,黎佳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9,(5):63-69.

“Bay Area Pattern”of College Online Teaching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Zou Yuanyuan, Li Chengjun, Xie Youru

Abstract:The novel coronavirus suddenly and fiercely struck humans, and a large-scale epidemic broke out. How to use online teach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achieve‘Suspend classes without suspending teaching, suspend classes without suspending learning’, which is a huge challenge and problem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whol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in the coming semes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and leverage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construct a ‘Bay Area Pattern’ of onlin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The detail of the pattern illustrates as ‘Bay Area Teaching Platform -Bay Area Course Resources - Bay Area Teaching Forms-Bay Area Safeguard Mechanism’,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urgently in a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solved the emergency needs of onlin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epidemic. This patter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ng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u, crossing institutional and governance differences; converging courses into groups, co-building and sharing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 parties, and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support services’. We hope that this study and practice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elin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while responding to the epidemic outbreak.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GB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teaching; pattern;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责任编辑:程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