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基于民族教育现代化视角
作者:张学敏 兰正彦来源:《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

摘 要:民族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执行机构是专门挂牌的民族学校。因此,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尚未针对民族学校编制专门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现有指标在编制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学校服务于民族教育现代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特色要素。为此,在教育现代化理论、现行重要民族教育政策与学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学校编制了由“民族学校基础特征”“民族教育经费管理”“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民族学校对民族学生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6项一级指标共43个观测点组成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主要反映民族学校自身建设、师生发展等重要内容,并从实际操作角度设计了“与标准挂钩记分”等记分方式与总分评价区间。以此促进我国对民族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测度,进一步提升其办学水平。

关键词:民族学校;民族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测度指标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同样面临着现代化的发展任务,教育部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民族学校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在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具体是指以“民族”或“某特定少数民族”冠名的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完全中学、小学、民族院校附属中学、民族院校附属小学等教育机构。以“民族中学”为例,据“中考网”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我国“民族中学”约有364所(以独立高中和高完中为主)。[1]这些学校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执行机构,其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各种不同维度的教育现代化测评指标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指标中并没有针对民族学校进行设计的,导致其难以全面适用于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价。本文旨在研究更符合民族学校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服务民族教育现代化等特征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为教育管理部门全面评价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提供支持。

一、相关研究动态

学校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测度学校办学水平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已成为保障学校健康发展,通过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一)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回顾

关于学校办学水平测度,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模型建构与指标设计等方面。

在模型建构层面,美国学者Stufflebeam(2007)提出了“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影响(impact)”相结合的CIPP模式,[2]荷兰学者Karsten(2007)提出了集学校自我评估(self-evaluation)、访问(visitation)和检查(inspection)于一体的SVI模型,[3]这些模型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指标设计层面,美国学者Stern(2006)从学校成果的角度设计了包括职业道德、科学基础、沟通技巧、健康水平、信息管理等在内的学校办学水平指标;[4]德国学者Gaertner等(2011)从学校成果、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师资队伍、质量监控等角度设计了德国勃兰登堡学校的办学评价指标;[5]新西兰学者Stoop(2012)从学生由小学向中学转变的角度编制设计了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成绩、社会化水平、身体发育水平、心理成长水平和道德水平等要素;[6]英国学者Thompson(2014)英国的独立学校设计了包括学生精神面貌、道德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发展能力、学生福利、校园安全在内的办学水平指标;[7]英国学者Pratt(2016)认为英国的学校评估已从评价“最终成就”转变为评价“学生年度进步”,并在部分学校(主要是小学)内部建立起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将“学生成就”作为私人的“商品”而非“公共商品”。[8]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制定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从设计理念角度将测度的重心向“学生的年度进步”倾斜,适度鼓励教师将学生的综合成就看做属于个人的“私人商品”,以此构建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等;从指标设计角度挖掘学校发展规律中适合地区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办学要素。但毕竟,国外学者研究多是基于其本国学校与社会实际,所得的经验对我国只能作为案例参考。我国民族学校由于肩负着培养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的成果主要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因此,不宜将人才培养成果单纯地作为提升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国外学者的这种“私人商品”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教师与学校在人的现代化转型、区域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对教师自身塑造优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促进学生进步、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视过程。基于此,我国在编制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的过程中,应重点围绕促进人的现代化、学校对人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角度开展研究。

(二)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回顾

近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教育现代化、民族学校特色、学校与民族(地区)学校办学评价设计了丰富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育现代化方面,邬志辉(2003)从“资源、质量、公平、持续性、管理和生命活力”等角度入手,设计编制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9]罗云和武建鑫等(2015)根据“投入-过程-产出”原理,编制设计涵盖“条件与保障、结构与过程、普及与公平、质量与贡献、民族教育特色”等5个方面的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10]

在民族学校特色方面,张雪娟等(2009)以达斡尔族学校为例,研究了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选择问题,认为应将民族文化资源与学校课程改革相整合,结合现代化的背景传承民族文化;[11]陈云奔等(2009)以乌拉嘎的鄂伦春族学校为例,分析其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发现该学校从开发民族课程资源、设立民族文化展览室和民族语言等文化课程、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等方面,构建起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系;[12]罗正日(2012)以黑龙江的朝鲜族学校为例研究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发现在这些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包括民族文化类课程教育教学、民族礼仪培训、民族文化主题班会、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等形式;[13]陈孝凯(2016)认为在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并且应从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角度入手实施。[14]

在学校办学评价方面,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指标体系与学者的研究成果。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并设计了“民族地区在校生中接受双语教学学生所占比例”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比例”等两项与民族学校有关的评价指标;[15]孙向阳(2012)以均衡发展为理念,设计编制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包括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指标;[16]王远伟等(2013)针对义务教育学校设计编制了包括学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价值等在内的办学条件指标;[17]李永生(2013)提出了以教育目标达成、教育输入与输出、关键人群满意度为核心的学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18]苏启敏等(2016)认为学校质量评价目标的观念应从标准化向差异化转移,才能强调个性与特色、保持进阶式发展优势;[19]黄晓磊等(2017)从学校活力角度设计了由胜任力、自主性、开放度和认同感等四个维度12个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20]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关于民族学校办学特色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编制特色指标具有参考作用,尤其是在民族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现代化转型的影响等方面,学者们的理论成果有助于本研究在编制指标的过程中紧扣民族学校特色。目前的学校办学测度指标涵盖内容广泛,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薄”、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等专项指标有重合。同时,设计指标的理念多是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整体层面考虑,这种聚焦共性特征的设计思路能够完善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基本条件,但是就民族学校而言,难以突出其既要服务于民族教育现代化又要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特征。为此,我国应从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和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对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编制专门的测度指标。这套指标与现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全面改薄”20条底线、区域(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之间并非相互冲突、相互排斥,而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民族学校既要达到现行的多项指标,同时又要根据自身实际拥有一套反映自身特色的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二、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的基础

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在理论层面主要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以现行的重要政策为依据,参考现行的部分重要指标;在操作层面主要反映民族学校在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学生现代化发展、民族文化传承、自身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理论基础——民族教育现代化理论

民族学校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提升个人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实施民族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办学水平测度指标应是在中小学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以推动人的现代化与民族教育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有别于非民族地区普通中小学的新型指标体系。

1.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学校育人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现代化转型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A.Inkeles)提出“现代人”应具有“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和“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等12项特征。[21]这十二项特征已经被学界认可,成为社会成员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充要条件。同时,英格尔斯认为“教育对个人的现代性有着直接的和独立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学校虽有其缺点,但在增进现代的态度、价值和行为方面,确实是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22]由此可见,具体到我国,学校在个人的现代化转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育人的主要目标之一即为促进学生个人的现代化转型。同样,民族学校育人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现代化转型,这种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高个人适应新生活的技术能力;第二,在“理解传统的思想遗产,健康并持续地延伸人类优秀传统文化”[23]的基础上参与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活动;第三,通过接受基础教育,逐步形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终身学习的能力。

2.民族教育现代化应超越并引领民族地区现代化

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发达地区的支援,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经济技术水平,从依靠“外部供血”的支援协作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内部人才素质提升”的“内部造血”模式。当民族地区所引进的外部支援力量相对稳定时,其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就成为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吸收现代技术和塑造自主增长和发展的能力过程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24]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地区作为相对不发达区域,其吸收现代技术和形成“内生性”自主增长与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毋庸置疑在于民族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而且,由于民族地区发展所倡导教育先行的战略已成为社会共识,所以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理应处于先行地位,民族教育现代化也需要跨越式发展,从而引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在测评民族学校办学水平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与民族教育现代化、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相互适应度,同时更要强调民族学校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对区域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具体到本研究所定义的民族学校,则应强调民族学校的民族学生能否通过接受现代性民族教育,获得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民族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

(二)参考依据——以现行重要政策与指标为主

编制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应以现行重要政策为主要依据。第一,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省级政府颁行的《民族教育条例》等专项规定,特别是对民族学校的判定、教职工比例、经费支持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省级政府颁行的教育发展规划,特别是针对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建设的约束性目标任务等内容。例如,“民族八省区”政府部门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第三,由政府部门根据教育发展等相关政策发布的全国性教育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例如,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这套测度指标并非取代现行的重要指标,而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使用现行指标评估民族学校的同时,针对其服务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特色功能进行办学水平测度。

三、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说明

综合借鉴国内外机构、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等为理论基础,主要依据现行重要政策,将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民族学校基础特征、民族学校的民族教育经费管理、民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民族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贡献、民族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等6项(见表1),主要针对的是民族学校办学6项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师生的规模是否达到民族学校的基本设置标准;支持少数民族师生与学校发展的专项经费规模与经费政策落实程度;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师资水平;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学校办学工作水平;支持民族文化发展的学校力量建设水平;民族学校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测度指标反映的主要内容

表1中6个一级指标及其观测点主要依据现行政策,其中,除了反映学生学业、少数民族教师的学科分布等相对普遍的内容之外,还有明确民族学校的定位、学校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学校重要责任与重要目标等多项内容。

1.“民族学校基础特征”与“民族教育经费管理”明确了民族学校定位

截至2017年底,全国约有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颁布了与境内少数民族教育和民族学校办学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均对“民族学校”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山东省民族工作条例》(1990)第二十六条规定:“凡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的小学,可称为民族小学。民族小学由县(市、区)以上教育部门批准。凡少数民族学生占30%以上的中学,可以称为民族中学。民族中小学校长或副校长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2013)第十四条规定:“民族学校校级领导成员中应当有一名以上的少数民族成员,教师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应当高于同级同类其他学校的10%”。根据上述规定,本研究将“民族学校基础特征”中“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的参考数值设置为50%(民族小学)和30%(民族中学)。

表1 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

注:①“民族学校对民族学生发展的贡献”总体以“每学期每年级”为单位计算:例如,016号观测点是指每学期每年级的“民族知识类课程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比例”。②“少数民族学生整体情况”是以每学年为单位进行计算:例如:027号观测点是指每学年民族学校的学生辍学率。③008号观测点中的“理科”以被测学校提供的分学科教师统计资料为准,一般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④013号观测点,有的民族学校是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的资格证书为参考,当受测学校是以MHK为硬性要求时,该项观测点自动替换为MHK达标率。⑤014与018号观测点主要针对采用一类模式教学的民族学校,如果被测学校采用的是二类模式,或者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语言或文字,则该观测点采用两种方式测度:第一,若该校没有开设民族语文课,但所在地区有民族语言或文字,则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在校的少数民族师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若该校没有开设民族语文课程,所在地区没有民族语言文字,则该观测点不计分,在校际比较时也只与同类型学校相比。⑥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六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的规定,023号观测点“生物”课程并未列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该项观测点不列入民族职业中学的测度。

颁行民族教育相关法规制度的省份,均对“民族教育经费”做出专项规定,这为编制“民族教育经费管理”指标提供了制度依据。例如,《贵州省民委民族经费管理暂行规定》(2013)第三条规定:“省级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双语’教师培训及教材编写,……解决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其他特殊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2016)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规定: “民族教育经费应实行专款专用,……民族幼儿园、中小学公用经费的补助标准应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标准”。基于这些规定,编制了“年度办学经费是否高于同级其他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民族教育专项经费金额(元/年)”等观测点指标。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将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政府颁布的“民族教育经费专项规定”进行记分。

2.“少数民族教师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反映了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民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少数民族个人现代化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现代化,其具体的执行单位之一是民族学校,重要的推动者是教师。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枢纽将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进行转化,使学生不断获得有助其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个人能力——这是民族教育现代化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拥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师应能够熟练运用民族语文开展教学,特别是在一类模式的学校,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必需的基本素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少数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即普通话和规范字水平,这项能力是将教学内容和外部现代社会的技术知识转换为少数民族学生可接受的内容的关键环节,只有熟练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更有利于开展民族语文教学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各项教学活动。

从实际的教学工作角度出发,少数民族教师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是民族学校办学指标评价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民族地区省级政府部门颁布的《民族教育条例》或《民族工作条例》中,也有相关规定。例如,《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2014)第十二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双语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小学阶段设置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双语教学课程”。《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2016)第十九条规定:“自治区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重点发展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与之类似的规定在其他省份的同类条例中也有表述。根据这些规定,本研究编制了“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和“民族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综合评定”两个观测点,用以反映民族学校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民族语文教学的特色。

3.“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增进民族团结是民族学校办学的重要责任

传承民族文化是民族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以“民族八省区”为代表的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都在当地省级专项制度中规定民族学校应通过学校教育、课外活动、主题班会、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例如,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等省区都对民族学校将民族文化纳入相应的课程做出规定,特别强调针对境内的人口较少民族,支持其通过民族学校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编制了“少数民族体育学习时数占体育课时数的比例”、“民族歌舞学习时数占音乐课时数的比例”、“民族文化交流主题班会活动次数占活动总数的比例”;针对民族学校整体编制了“课程资源建设”、“文化资源储备”和“文化资源转化”等3项二级指标7个观测点。

民族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学习,从人口规模角度而言,民族学校拥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优势,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也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全国多数省份在制定省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过程中,均明确提出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部分省份还制定了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民族知识教育、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常识教育等。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2015)第十七条规定:“教育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进课堂、进教材”。基于这些制度内容,本研究编制了“民族知识类课程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比例”与“民族团结教育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比例”等观测指标。

4.“民族学校管理现代化”是学校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

民族学校与其他学校一样处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潮流之中,参与民族教育现代化,不仅应从硬件设备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更应从细节之处着手,将现代科技融入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尤其是通过官方网站、社交软件和网络社交平台,开展课余教育教学、沟通家庭与学校。这既是对民族教育现代化成果的运用,也是为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民族教育积累经验。基于此,本研究编制了“是否建立活动频率高的学校官方网站”等观测点。同时,民族学校现代化管理离不开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这一体系的建设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前者主要表现为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学校章程,并贯彻落实;后者主要表现为对所在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颁行的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相关的政策规定的响应。基于此,本研究编制了“学校章程是否制定、是否落实”等观测点。

(二)测度指标的主要操作说明

在测评工作者实际的操作中,对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的操作方式主要由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查阅存档资料、与教职工和学生进行访谈座谈、使用测试问卷向教职工和学生采集信息数据等。

1.测度专家队伍由政府等五个方面的代表共同构成

实施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的专家队伍主要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高等学校、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教研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五个方面的代表共同构成。由于民族学校设立的主要法律政策依据出自省级政府和立法机关,因此,测度专家队伍由省级督学等特定专家担任负责人,并邀请财政、工信、民族宗教等相关单位专家共同从法律和政策角度依法实施测度;高等学校、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教研机构等方面的代表主要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专业角度参与测度工作;第三方评估机构代表主要从技术角度参与测度。各方代表共同组建测度工作人员队伍,并在实施测度之前对施测人员进行法律、政策、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培训,以确保测度质量。

2.测度记分针对学校类型的差别,由四种区间构成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民族学校按照学段与学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独立设置的民族小学、独立设置的民族初中、独立设置的民族高中、独立设置的民族职业中学、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民族高完中学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有相应的观测点组合与测度总分评价区间。其中,43个观测点的分值区间详见表2。

如表2所示,观测点的记分方式按照依据和佐证资料来源不同,分为“与标准挂钩记分”(4个区间)、“按实际比例记分”(4个区间)、“综评记分”(3个区间)、“按学业平均成绩记分”(3个区间)和“按实际数记分”(4个区间)等类型。每个区间的记分单位为0.1,满分为3.0分。其中,设置4个区间是由于存在某个观测点实际数值为0的情况。观测点的评价主要是由测评工作人员、民族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等群体代表根据民族学校方面提供的资料与数据,参照记分标准记分。表2所列的43个观测点,根据学校的类型不同,其理论上的得分情况主要有4种(详见表3)。

如表3所示,8类不同的民族学校,累计有4种满分,每一种满分情况共划分为三个评价区间,同档学校得分高者居前。A档表明受测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优秀,符合国家对民族学校的建设要求,同时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双语教育、理科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对其他民族学校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B档表明受测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为良好,符合国家对民族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存在相对薄弱的观测点,仍需进一步完善;C档表明受测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为中等,应对比A档、B档学校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对相应项目进行调整,以提高自身办学水平。

表2 民族学校办学水平测度指标观测点记分说明

注:①编号027“辍学率”观测点属“与标准挂钩记分”,但是使用反向计分,即辍学率越接近0,得分越趋近于3.0。②“综评记分”中关于014号观测点的说明:对教师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采取100分制,通过教师自评、教师间互评、学校评定,三次评价得分的加权平均分作为该项目综评得分。③“按学业平均成绩记分”中关于018号观测点的说明:采用的记分方式与表1的注释⑤相同。

表3 不同类型民族学校测度的理论满分与评价区间

注:本表所示的满分是指满足014与018等观测点施测条件的满分。

四、结语

我国的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与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密不可分,并且应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民族教育现代化应超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率先实现。作为民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执行机构,民族学校肩负着提高国民基础素质的重任,是推动少数民族实现个人现代化转型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其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力度。评价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应在普通的中小学评价标准基础上,运用合理、科学且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测度指标体系,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重在发展的目标,从而为推动民族教育现代化提供全面的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中考网.“民族中学”[EB/OL].http://school.zhongkao.com/search/民族中学/p1/.

[2]Stufflebeam D L.The Relevance of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for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EB/OL].https://files. eric.ed. gov/fulltext /ED062385.

[3]Karsten S.Looking for a balan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valuation of school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VI model[J].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08(4).

[4]Stern D T, Friedman B M, Norcini J, et al. Setting school-level outcome standards [J].Medical Education, 2006(2).

[5]Gaertner H, Pant H A. How valid are school inspec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or validating processes and results[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1(2-3).

[6]Stoop G. Evaluation at a Glance: Transitions from Primary School to Secondary School[J]. Education Review Office, 2012(12).

[7]Thompson R.Proposed new independent school standards[EB/OL]. https: //assets. publishing. service. gov. 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 /file/387945/Proposed_New_Independent_School_Standards.

[8]Pratt N.Neoliberalism and the (internal) marketisation of primary school assessment in England[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6(5).

[9]邬志辉.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J].民办教育研究,2003(5).

[10]罗云,武建鑫.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1).

[11]张雪娟,赵鹤龄.达斡尔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选择[J].教育评论,2009(1).

[12]陈云奔,陈霞.乌拉嘎鄂伦春族学校民族文化的传承[J].教育评论,2009(4).

[13]罗正日.黑龙江省朝鲜族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教学实施与成就[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3).

[14]陈孝凯.学校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6(3).

[1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2/201509/t20150907_206014.

[16]孙向阳.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 价值转向及指标体系建构——以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研制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17]王远伟,杜育红.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2).

[18]李永生.学校效能评价:一种评估中小学工作绩效的工具[J].教育研究,2013(7).

[19]苏启敏,海涛.从标准化到差异化:学校质量评价目标的观念转移[J].教育科学,2016(2).

[20]黄晓磊,邓友超.学校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17(1).

[21][23][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2-36,58-60.

[22][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M].顾昕,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02-203.

[24][美]迈克尔·P.托达罗,斯蒂芬·C.史密斯.发展经济学(第9版)[M].余向华,陈雪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2.

Astudy of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school-running level of ethnic school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thnic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ZHANG Xuemin, LAN Zhengyan

Abstract:Moderniz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is the goal of developing ethn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s important executive agencies are the specially listed ethnic schools. Therefore, the level of running ethnic schools, to a great extent, influences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ethnic education. At present, a special school-running level measurement index for ethnic schools has not been formulated ye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schools serv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have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existing indicators. For this reason,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ory, the current important ethnic education policies and school evaluation indexes, a school- running level measurement index has been compiled for ethnic schools, which is composed of 43 observation points and 6 first-class indicators such 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schools” “fund manage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and “the level of modernized management”. The purpose is to reflect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also designs the scoring methods and the total scoring evaluation interval from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point of view, so as to promote our country’s effective measurement of the level of running ethnic school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ir level of school-running.

Key words: ethnic school; moderniz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school-running level; measurement

责任编辑:胡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