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提升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
作者:刘志刚 杜敏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要:国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基础,国家通用语言又是国民语言能力的基础。在新时代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必须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普及。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和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探讨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应继续突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措施。

关键词国民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文化自信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其奋斗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语言既是人类交际、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具有文化、经济、战略等价值。国家通用语言、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国民外语能力,共同构成了国民语言能力,其中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和推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推广经验。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国民语言能力提升与国家通用语普及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提升对普及国家通用语提出的新要求

语言能力一般指人们掌握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制约着劳动者其他各项能力的提高。而“人力资源是国家语言资源最核心的要素”[1]。语言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构成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语言能力包括5个方面:语种能力、国家主要语言的国内外地位、公民语言能力、拥有现代语言技术的能力和国家语言生活管理水平能力。[2]“国家语言能力的核心基础是国民语言能力”[3],“国民语言能力是国民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是一种多语能力,包括母语(方言)能力、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4]。国民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会对国家语言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国民语言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语言能力的强弱。[5]“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国家语言能力的增强,而国家语言能力的增强必须依赖于国民语言能力的提升,公民语言能力的广泛增强,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水平”[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情况是国民语言能力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及水平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指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及水平是决定国家发展状况的一个影响指标。”[7]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应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核心,聚焦国家战略,努力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层级语言需求。因此,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应用能力,优化学习效率,向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和使用能力较弱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攻坚,向社会应用推进,向现代治理转型,向国际领域拓展,大力提倡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对加快各民族的有效交际、促进个人和地区的发展、强化国家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均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和体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语言能力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文化自信”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俞玮琪对国民普通话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将2015年普通话普及数据与200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小学和初中学历段的普通话普及率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这表明近15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普工作成效卓著;同时指出受教育程度越高,普通话水平就越高,表明教育是提高普通话普及最有效的手段。[8]新时代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提升民众文化素质的根本保证。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不高的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需要建立在国家通用语言全面普及的基础之上。这些地区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为契机,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要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普及进程,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

2.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但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扶贫先扶智”“扶贫先通心”,只有全面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提升其发展信心,增加发展机遇,才能实现根本脱贫。国家通用语言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要素,已有研究表明“普通话以及单项能力包括听力和表达都会对劳动者的收入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普通话能力与个人收入有重要关系”[9]。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能够有效消除贫困地区群众外出语言交流的障碍,有效提升个人素质,增加其社会参与度,为贫困人群的发展不断增加机遇。只有实现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才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和使用能力存在地区间的一些差异,城乡普及率不太平衡,只有立足服务于国家战略、加快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普及,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面发展。

3.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发展战略的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推进,以“和平发展”为理念,加强国家或区域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对当前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保障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必须重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国民语言能力和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随着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语言服务能力,才能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4.亟待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对国民语言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认识

从个体角度看,语言是人力资本的要素之一,在我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意味着具备了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有助于个体发展;从国家角度看,国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又是国民语言能力构成的基础,是衡量国民语言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此而言,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普及是提升国民语言能力的基础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推动剂。但部分地区或者机构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重视不够,部分民众对国家通用语言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各级部门、语言文字单位应不断充分认识新时代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重点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普及程度和水平,提高当地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构建符合时代战略发展要求的国民语言能力。

综上,加快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普及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依据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等基本国情所作出的准确判断。

(二)提升国民通用语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民族团结

我国是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缔造者,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维护了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理解和信任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这个基础建立在各民族深入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而国家通用语言正是各民族深入交流、相互理解的主要桥梁。因此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努力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有助于民族理解和民族团结。

1.我国多民族、多语言的现实需要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相关的语言政策,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为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我国56个民族使用130多种语言,不同语言的方言土语更多。迄今为止,一些民族地区部分人只掌握本族语,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汉族有人只懂当地方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个人及当地的发展。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能够有效提升这部分人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消除他们外出的交际障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部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2.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强化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度迫在眉睫

就全国范围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发展不均衡;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过分地强调民族语言使用者的权利,忽略了他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义务和责任。另外,随着语言保护意识的觉醒,部分人面对方言、母语衰退的现象时,表现出对国家通用语较低的认同度和消极的态度。李廷海、薄其燕通过对朝鲜族和维吾尔族双语态度与文化认同的研究指出:“朝鲜族对母语和本民族文化认同的程度比对汉语和主体民族文化认同程度相比较低,而维吾尔族对母语和本民族文化认同的程度比对汉语和主体民族文化认同高。”[10]王洋调查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学习诉求及发展路径的结论是,“少数民族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相互沟通,增进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掌握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还是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的必然。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的效果十分必要”[11]。《语言文字报》(2019年3月20日)报道了新疆籍学生艾毅然寒假回家的飞机上通过语言翻译帮助病人脱离危险的动人事迹,表明国家通用语言在民族语言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发自内心的指出:“这次难忘的旅途,让我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更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的国家的通用语。”[12]大量事实证明,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

3.应从语言功能看待国民语言能力提升和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

国民语言能力包括母语、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外语能力。三种语言能力在个人语言生活中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国家通用语言是国民实现发展的基本语言能力,是国内交流的基本工具。而母语能力是维系族际、言语社区情感的工具,其交际功能相比国家通用语言要小很多,而外语能力是个人实现更大发展的必备条件。就国家而言,三种语言同样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母语是国家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的官方语言等;外语是国家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或者重要的战略语言资源,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语言的使用和变迁受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语言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比如文化的载体、思维的成果、历史的积淀等,但这些属性都是语言交际功能的辅助属性,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是交际需要。瞿霭堂在讨论语言功能时指出:“任何语言一旦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担当交际工具的职责,无论它的结构多么精致,所承载的文化多么精深,同样必然消亡。”[13]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一体化进程不可避免。中国的民族语言和方言众多,如果没有形成各民族间交际的国家通用语言,就会影响社会的顺畅运行和快速发展。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能够有效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交际和信息共享,加深彼此的理解。

4.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语言能力提升和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确保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母语权利的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国民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程度和水平还较低。同时一些人违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错误地认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无需再加大普及力度;一些人认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是造成方言和母语衰退的主要原因,为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无需强调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这些想法都值得商榷。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国民语言能力的提升,既要科学保护他们的母语能力,更要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维护宪法赋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权威性,在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的过程中,注重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是为了消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而是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民语言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事实上,国家通用语言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进入新时代,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民语言能力,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促进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消除人民群众因不懂国家通用语言造成的交际障碍、提升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迫在眉睫。因为国民语言能力与个人的就业和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对国家通用语的认同则与国家认同相联系。

(三)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其普及程度和水平是衡量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凡盛世,语言文字的统一都为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秦始皇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的举措,为中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他国家的通用语言政策也表明,正确的国家通用语言政策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必要条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我国国家安全和主权时常受到挑战,从国家主权和安全视角审视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通用语言是主权国家的标志之一,它不仅能够唤起国民的国家身份意识,而且国民对其的高度认同是对国家高度认同的体现。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对维护国家主权、提升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从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政治经验来看,确立国家通用语,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根本保障”,“语言的统一对于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主权的维护和巩固具有根基作用”[14]

1.不当的通用语言政策会对国家主权和安全产生巨大危害

苏联语言政策的教训表明,不当或错误的国家通用语言政策是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大隐患。苏联有12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语言法: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塔吉克、摩尔达维亚、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土库曼、俄罗斯,另外三个加盟共和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则早在1978年4月就在各自宪法的修正案中宣布各自主体民族的语言为国语。[15]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打着语言权力和语言保护的旗号,纷纷开展语言立法运动,宣布本国主体民族使用的语言为国语。这一语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民族语言权力和“国有化”分裂联邦政府,构建独立国家。当时俄语在苏联作为通用语是符合苏联实际的,其普及对民族构成与民族语言十分复杂的苏联是非常必要的,但原苏联过分强调了加盟国的语言权利,允许各加盟共和国以民族语言作为国语,学校尽可能以母语为教学语言。苏联宪法及相关的语言法案也过分强调各民族语言的权利和地位,严重阻碍了共同语的普及。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后,亚美尼亚宪法第119条规定,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语为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宪法第156条规定,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语为格鲁吉亚语。1937年版乌克兰宪法第101条规定,母语为学校教学语言。1978年版乌克兰宪法第43条规定,学校教学语言尽可能使用母语。“[16]可以说,俄语与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语言处于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没有建立起将俄语作为通用语进行推广的法律框架。这是原苏联民族语言政策的主要失误之一。”[17]

从苏联的语言政策可以看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和认同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这对我国新时代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国台湾地区“国语”政策的推行和遇到的问题也可为我们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提供重要依据。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台湾一项首要的工作就是推行“国语”,清除日本殖民后日语的影响,从1946年10月25日起,废除日文报刊,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一系列去日语化政策有助于“国语”的推广。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更加重视“国语”推行,并颁布了一系列推行“国语”的政策。“后来随着台湾‘本土化’意识为动力的民主化浪潮的高涨,‘本土语言’教育提上台面”[18],尤其是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出台了一系列‘台独’语文政策,如策划‘第二官方语言’,企图用‘台语(闽南话)’代替‘国语’,制定‘语言平等法’和‘语言发展法’,把‘国语’改为‘华语’……废止‘国语推行办法’,从法律上取缔‘国语’共同语的地位,减少国语文教学时数和文言文比重,削弱青少年‘国语’能力,修改教科书用词,在用词上和大陆进行切割,全面‘去中国化’”[19]。这些政策不仅削弱了台湾青少年的祖国认同感、淡化了中华民族意识,而且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历史文化的血脉联系,对祖国统一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国民党2008年重新执政后,对民进党错误的语言政策进行了一定的拨乱反正,但其导致的负面影响已很难挽回。

2.正确的通用语言政策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条件

西欧各国早在300年前就普及了国家通用语言,英语发展成了世界性语言;日本在100年前普及了国家通用语言。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大力发展教育、推广华语。1980年起,新加坡每年举办“华语运动月”,每次主题不同,有效消除了华语社区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华语的普及推动了新加坡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又为新加坡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可见,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提升国民语言能力的主要举措,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重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关乎国家认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黄德宽从国家安全角度讨论了国家通用语言的意义,并论述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家大力推行‘双语’教学,但是在部分民族地区很多学校双语教育师资缺乏、教学水平不高,很多学生既没有学好汉语,也没有掌握好本民族文化。”[20]因此,当务之急是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把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各民族语文教育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国民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关系到国家认同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境外反华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指责我国的语言政策,利用民族语言认同等问题挑拨民族情感,进行破坏分裂活动,直接威胁到我国民族团结、国家主权。在新时代,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构建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我们要有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对于提升各族人民的国家通用语言认同以及国家认同感、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爱国责任感、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需要

在新时代,要全面加强文化自信建设,而文化自信需建立在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基础之上,国民语言能力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而文化信息的记录和传承或其他非物质文化形态的呈现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科技、教育等的开展更离不开通用语言文字。“发展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文化是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避免被国际化浪潮所冲垮或被民族化锁国所误导的根本。因此,要实现这种影响力并不容易,主要通过语言和语言文化魅力、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实现。”[21]因此,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交往过程中的共同选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文化自信建设和对外交流的桥梁。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形成符合新时代我国发展需求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加快国民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新时代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创新驱动力,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2.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实力的标志。只有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财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此而言,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信建设的前提。没有对国家通用语言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弘扬、文化自信的建立就无从谈起。

3.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途径

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尤其是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和使用能力,是新时代各族人民繁荣和发展我国语言文化事业的基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为构建与国家文化实力和文化自信建设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奠定基础。另外充分发挥学校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中的作用,以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为契机,推进中华经典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倡导学生学习、诵读、书写优秀的经典文化;并开展中华语言文化研究,促进语言文化健康发展。

4.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优秀文化互鉴的基础上

文化自信不仅要对内自信,而且要对外自信。近年来,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断加大,外国人学习普通话的人数持续增长,在国外举办的“汉语年”、开办的“孔子学院”等受到欢迎,这些不仅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国家通用语言对外代表国家行使语言职责,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但是国际组织和会员国却很少使用。许多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基本上不把汉语作为会议语言。[22]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优秀文化对外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努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国际地位,吸引更多国外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承载的优秀文化,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不仅要靠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同样离不开我国优秀文化的有效对外传播。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优秀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强大国家语言能力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随着“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在自由、平等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国际地位,以我们优秀的语言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加活力,为人类社会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只有这样,世界才愿意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发展理念。故必须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传播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海内外对中华语言文化的认同,激发外国人学习使用中华语言文化的兴趣,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五)提升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国民语言能力,亟需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据俞玮琪对2000年到2015年地区、城乡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水平的对比研究表明,“西部一些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至今仍只有40%左右。近15年来,东部地区普通话普及率的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这与东部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入紧密相关;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青壮年人口大规模流出,也影响了该地区普通话普及率的提高”[23]。近15年来城乡普通话普及和水平均有提高,但城镇增幅较大,农村增幅缓慢,城乡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24]部分农村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人因不懂国家通用语言,阻碍了他们的对外交际,影响了个人发展,也对国家政策或制度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从而影响到社会稳定。

多方面的事实和相关研究表明,语言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有助于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小兵对海外语言多样性与贫困的研究进行了考察[25],其中Fishman认为使用统一语言的国家较为富有,经济更发达,教育质量更高,而多种语言的国家的发展较落后;美国学者Pool认为一个发达国家必有其统一的语言;Nettle称其为“费希曼-普尔假说”(Fishman-PoolHypothesis),即语言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会促进国家全面的发展;Fasold认为政策制定者坚持语言上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经济发展,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多语言中的交际中(没有通用语)取得经济成功。赫琳认为“通过对现有的贫困劳动力进行语言扶贫,有助于他们提高战胜贫困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永久脱贫的能力”[26]。王春辉认为“脱贫攻坚需要语言文字助力……避免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发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使命”[27]。李宇明指出“语言与贫困具有相关性,语言可以扶贫……认识语言的扶贫功能,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修筑起脱贫的语言大道,为改变经济劣势和发展劣势、促进当地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语言之力”[28]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重点。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争取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早日脱贫,进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还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接受和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效地提高全民的国家通用语言认同感。

二、提升国民语言能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在部分少数民族和偏远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当前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进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正确认识国民语言能力中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与方言和民族语保护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语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语言学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一些语言或方言处于濒危状态,“语言保护”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普及共同语是导致一些语言或方言濒危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语言是自给自足、异质有序的系统,它会根据社会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如果一种语言不能有效进行自我调节,满足不了言语社区的交际需求,衰退甚至消亡是自然趋势。因此,不能把语言的濒危或消亡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强势语言的发展。语言作为主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但语言的其他功能都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的。面对已经濒危的语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问题是,在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和享有更好生活的权利。

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等都是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是基础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维护我国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进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通用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关系。一些学者以及民族认同感较强的人担心,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和推广会压缩其他语言的生存空间,这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看待语言关系的偏颇认识。他们没有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功能的差异。李德鹏在国民语言能力分层的研究中指出,把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和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少数民族语能力和汉语方言能力是并列关系,二者和国家通用语言不在一个层级上,与普通话也不是对立关系,选择普通话作为各民族交际共同语,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29]我们认同李德鹏的观点,同时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社会功能也有较大差异。

首先,国家通用语言是通用的、社会参与度高的语言,而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通用性和社会参与度相对较低。其次,国家通用语言是实现各族人民有效交流的主要工具,它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更多体现了情感认同。事实上,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并不冲突,各自都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特定的功能。相比较而言,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能够更好地提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语言能力和人力资本质量,从而促进个人和地区的发展。正如瞿霭堂所言:“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放弃或者减弱对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社会通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除了影响自身进步和发展外,对原来小社会语言的修订和再创造于事无补。”[30]新时代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同语言所承担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努力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应突出重点

当前,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程度仍较低,加快该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工作,是提升该地区国民语言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抓住重点。

首先,应精准定位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对象,应以青壮年和学生作为重点普及对象。其次,要找准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和使用的突破口,比如该地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在正式场合应首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再次,以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为突破口,重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好语言能力的学生,实现良性循环。最后,要继续重视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等传媒工具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的作用,在原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在边远贫困地区应考虑加快“网络村村通工程”,努力为边远贫困地区民众提供信息便利,促进他们交流和发展。

(三)学校教育是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根本途径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而教育是改变贫困和落后最有效的措施。教育的全面发展应建立在国民语言能力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普及的基础之上。目前,上述地区的一些学校教学语言仍以双语或双言为主,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使用率较低,政府部门及各级学校应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继续加强对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同时,引导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只有这样,才可能早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普及,从而为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国家公民意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4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作为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维护其权威性,是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以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为契机,推动国民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重视公民正确世界观和价值的引导和培养,尤其要重视青少年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感,这关系到国家认同。把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当中,培养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学习和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他们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三、

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民语言能力现实状况的。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普及薄弱地区存在的问题,加快国家通用语言全面普及的进程。实现国民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努力建设与社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国际地位,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互鉴,促进我国语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注释:

①参见2016年8月2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3][7]魏晖.国家语言能力有关问题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15(4):37.

[2][22]李宇明.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2011(01):1-8+180.

[4]魏晖.国民语言能力建设刍议[J].语言科学,2014(1):5.

[5]张先亮,赵思思.试论国民语言能力与人力资源强国[J].语言文字应用,2013(02):2-9.

[6]赵世举.从语言的功能看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

[8][23][24]俞玮奇.国民普通话能力的基本状况与发展态势[J].语言文字应用,2018(02):99-107.

[9]陈媛媛.普通话能力对中国劳动者收入的影响[J].经济评论,2016(6):120.

[10]李廷海,薄其燕.朝鲜族和维吾尔族双语态度与文化认同——基于双语教育背景的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6):109.

[11]王洋.新疆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学习现实诉求及发展路径调查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8(1):100.

[12]艾毅然.拯救生命的国家通用语言[N].语言文字报,2019-03-20(04).

[13]瞿霭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J].民族翻译,2014(4).

[14]王向豫.从国家主权的视角看中国通用语的确立和选择[J].河北学刊,2014(3):187.

[15]周庆生.罗斯化与俄罗斯化:俄罗斯/苏联语言政策演变[J].世界民族,2011(04):84-94.

[16][17]田鹏.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原苏联民族语言政策的失误与思考[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1):6.

[18][19]苏新春.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对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20]黄德宽.国家安全视域下的语言文字工作[J].语言科学,2014(1):11.

[21]魏晖.文化强国视角的国家语言战略探讨[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3):30.

[25]方小兵.海外语言与贫困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语言战略研究,2019,4(01):22-33.

[26]赫琳.语言扶贫有助于永远脱贫[N].中国教育报,2018-05-31(05).

[2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45-51.

[28]李宇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序——修筑扶贫脱贫的语言大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5.

[29]李德鹏.论国民语言能力的层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16(06):45-54.

[30]瞿霭堂.民族语言文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民族翻译,2010(4):10.

Language Pro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Popularization in the New Era

LIU Zhi-gang, DU Min

Abstract Nat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the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it is imperative to realize a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Improving nat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omprehensively popularizing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will help strengthen national unity,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unity, enhanc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demonstrat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propose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Nat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Ethnic Harmony; National Unit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责任编辑: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