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及路径——以X民族大学为例
作者:陈达运 张鹂来源:《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6期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发展。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核心在于教学的改革。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的特殊使命和特殊责任,更要把握好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与主题,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与任务,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大本科教学改革的力度,破解制约教学发展的难题,为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各类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民族高校;本科教学改革

一、民族高校以及本科教学质量

(一)民族高校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广义上指的是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狭义上是指冠以“民族”的民族高等院校。民族高校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肩负着国家的特殊责任与使命,为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与输送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1.招生对象与政策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的初心与办学宗旨是为少数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服务。因此,少数民族学生招生量占学校招生总量的60%左右。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水平较低,基于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优惠性的招生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孩子更多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少数民族优惠性招生政策不是“一刀切”,而是各省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该政策实行的趋势就是逐步缩小各地各民族间的差别。

2.发展状况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均受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水平不高、资源匮乏。民族高校重视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民族地区的条件与水平,在区域承载能力范围内加快自身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办学形式与层次的特殊性

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按照民族地区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民族地区对于人才的需要是具有多样性的,如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各类专门性人才等。民族院校必须采取多种办学形式来满足这些需求,既办本科又办预科、还办干部培训班。在办学层次上,既有培养民族高层次人才(包括硕士、博士),又有本科、专科、预科、干部培训,也有少量中专、短期培训轮训进修班,还有函大、电大等。

4.本科专业具有鲜明特色

民族院校因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具有本民族自身的特点,因此,民族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开设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也要根据各民族的特点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等条件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比如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语言文字等,有条件的民族院校可开设双语专业方向。

(二)民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指的是“教育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1],即通过教育的各种手段与方法,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所需,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高等教育属于民族教育中的最高层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有利于缩小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教育差距”[2]。民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是质量、特色与水平三者的统一。质量是有水平有特色的质量;特色是有水平有质量的特色,且特色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水平是有质量有特色的水平。民族院校的政治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根本,如果政治质量不合格,整个社会就会怀疑它,党和人民就应该取缔它;如果业务质量不合格,那么社会与人民也瞧不上它。民族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深深影响着各民族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民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能够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二、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颁发了若干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文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度重视。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会议期间举行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一流本科建设”论坛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布《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3]。2018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4]

(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逐年增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全国高校的数量逐年增加,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也呈相同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从2000年的97所增长至2016年的237所。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统计,全国一共有36所冠以“民族”的民族院校,其中6所民族院校为国家民委所属高校,其余30所民族院校为地方所属。

图1 2000年—2016年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民族统计年鉴》[5]

(二)普通本、专科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学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持续增长

截至2017年,普通本、专科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为248.89万人,占学生在校总人数比例为9.04%。在2000年,普通本、专科少数民族在校生仅有31.73万人,近20年以来增加了217.16万人,人数增长了5.84倍。普通本、专科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占学生在校总人数比例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00年该比例为5.71%,2017年该比例则上升至9.04%增长了3.33个百分点。

图2 2000年—2017年普通本、专科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学生在校总人数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6]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7]

(三)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增

长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极大影响着教育质量。而教师又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8]。少数民族专任教师也是决定民族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的数量不断增长。如图3所示,2000年,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的人数仅为2.51万人,截至2017年,增长了6.86万人,达到了9.37万人次,增长了近3倍人数。

图3 2000年—2017年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6]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7]

由上述几个数据的呈现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与进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提升与进步之余,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中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既有共同性,也有因主体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以下问题的提出以X民族大学为个案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讨论。X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具有69年的办学历史,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以下数据均来源于《2018年X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该校目前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培养各族各类人才20万余人,在民族院校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之一。以X民族大学为案例提出的民族院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均是来源于《X民族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专家组审核评估反馈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些问题在其他民族高校都具有类似性,是当前我国民族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足

《意见》中提道:“学校生师比偏高,各学院、各专业师资不平衡。”该校生师比为19.11:1,总体偏高。学校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比较多,占教师总数的22.17%,晋升与竞争的压力非常大,且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规范需进一步强化,利用现代化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不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46.67%,缺乏高层次人才,学校对于具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的培育力度不够。一些新办专业教师总量不足,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偏少。截止2018年8月,新办专业生师比为19.96:1,新办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4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42.5%。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充分

《意见》中指出:“特色专业数量较少,某些专业存在高度相似性;优质课程不足,课程资源缺乏开放性与共享性;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目前开设了85个本科专业,其中省部级以上特色专业数量仅占总数的11.76%,数量偏少。某些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且由于专业只增不减导致某些专业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学校开设本科课程近万门,但省部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较少。课程资源重复设置且分散在各个学院,缺乏开放性和共享性,部分教师缺乏开发与培育精品在线课程的积极性。截至2018年,学校有多媒体教室331间、全自动高清录播教室7间、交互式智慧云教室10间。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学校的教室结构与分布不能完全满足小班化授课的需要。互动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所需的智慧教室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意见》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课堂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培养模式仍是“一锅煮”模式,缺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仍然持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缺乏与教师的互动与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利用,缺乏视频、图表等辅助手段。

(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意见》提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强;缺乏督促改进教学质量的抓手。”学校针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表不完善,没有进行分项的评价,且学生评教区分度低,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四、深化民族院校本科教学改革

深化新时代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民族大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进一步明确民族高校的办学定位与方向。在民族院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要着重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深入思考如何攻克制约教学改革的难题,从根本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

(一)深刻认识“为何改”

1.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人才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技术革新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人才去挑起大梁。能够真正促进国家发展的人才不光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过硬的技术本领,最重要的还要具有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深厚高尚的道德品质。立德树人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才培养,因此,教学改革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

论述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中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10]民族高校是我国民族工作推行的重要助手,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团结教育,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培养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人才的质量,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创造性发展各民族文化,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3.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纲要》要求和“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在双一流建设的改革任务中,要坚持‘特色一流、内涵发展、改革驱动、高校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建设。”[11]因此,民族高等教育必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谋发展”,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

4.教学改革是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水平,是党和国家的根本要求,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而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则是质量建设的核心”[12]。民族高校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特殊职责,如果不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则会导致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恶性循环,斩不断穷根。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出新时代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之,正是因为民族高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距离,我们才要改。发展是数量的增加,改革是质的改变。改是使命所在,改是必然选择。只有改,我们才有动力;只有改,我们才能适应;只有改,我们才能发展好。

(二)深入思考“改什么”

近年来,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民族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与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发展形势的需求都还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民族高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的改革创新是一项综合且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上述提到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制这几个主要的方面之外,还涉及到了民族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于民族高校而言,教学改革的深处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痛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难处是改革教学模式。民族高校的教学改革必须要紧紧围绕以上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综合谋划,持续推进,才能真正破解教学改革的难题。

(三)开动脑筋“怎么改”

根据以上提出民族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结合《专家组审核评估反馈意见》,于此提出四个方面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1.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意见》提出“优化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学校要向上级部门争取编制,增加教师数量;引进政策与培养政策双管齐下,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制定优惠的引进措施,加强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实现高层次领军人才的突破。应坚持“先培训,后课改”[13]的工作模式,学校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每年选送一批专任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部教师培训基地进修;鼓励在岗青年教师攻读学位,采用内聘的方式,调动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增加出国培训机会,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2.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

《意见》提出:“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课程管理,重点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加强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民族高校一是要对部分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增强专业结构对社会供需矛盾的调整能力;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开设更多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整合相关资源,发挥学校的民族特色,集中力量做强优势特色专业,彰显民族高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二是加强课程的管理,完善课程互认和学分互换的管理办法;购买优秀的精品课程,增加学校精品课程的数量,提升课程质量。民族高校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打造教学团队,激励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多下功夫,积极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对精品课程建设者在聘期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三是整合学校中现有的资源,增加教室的数量,增强教室信息化功能,建设一批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所需的智慧教室,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意见》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因此,民族高校首先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先导,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植入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其次,坚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再次,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教学能力提高的活动或培训。最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讲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教学收获实质性的成效。

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意见》提出:“一从外部评估向常态化自我评估转变;二要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三要从局部管理向整体管控转变;四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五要从教育结果评价向过程乃至全生命周期评价转变。”完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制,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根据平时考核与评价结果实行课程淘汰机制,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民族高校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将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落细落实,明确质量保障各责任单位与职责,构建“跨学科共创、跨学院共建、校部院共管、大部制共抓、校内外公育、产学研共融”[14]的创新机制,找到督促教学质量改进的有力抓手,实现专家提出的五个转变。

五、结语

“要针对新时期的要求,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与时俱进,加强培养创新人才”[15]。民族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事关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发展前途,只有想在深处、站在高处、做在细处、落在实处,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开放兴校、依法治校”[16]的办学要求,发展成为让国家、党和人民感到满意的民族高校。

参考文献:

[1]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6-57.

[2]黄蓉生,白显良,石雪.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7-8.

[3]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622/sfcl/201806/t20180622_340649.html

[4]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2018-10-8.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综合经济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36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16:12-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数据(2000-2017)[EB/OL]

.http://www.moe.gov.cn/jybsjzl/.

[8]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9]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10]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unicom.com.cn/bwcx/2019/09/1570684562835026234.html.

[11]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EB/OL].https://www.sohu.com/a/257599351_407284.

[12]潘懋元,贺祖斌.关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19(2).

[13]范钦珊,邓宗白,蔡新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从教学基本功抓起[J].中国大学教学,2009(1).

[14]杨胜才.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路径选择必须遵循的若干逻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

[15]苏德,常永才.论我国民族院校的独特地位与新使命——以中央民族大学为分析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15(6).

[16]国家民委教科司.关于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巴特尔同志对委属高校发展改革指示精神的通知([2016]105号)[Z].2016-06-20.

Reform of Situations, Problems and Pathwa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in Ethnic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X Et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Da-yun, ZHANG Li

Abstract: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about to enter the stage of populariz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The key of improving university quality is teaching refor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thnic colleges must grasp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me of the new era, clarify their own school positioning and tasks, highligh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eaching, 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solve the problem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rain and transport more talents for ethnic minorities and minority area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ethnic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责任编辑:热孜万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