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到“十四五”: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作者:林天伦 吕芹来源:《学术探索》2022年第3期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达致“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十四五”时期是完成基本均衡任务,衔接优质均衡挑战的关键五年。相较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已总体实现,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乡村教师质与量提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与优质均衡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落后、大班额与大校额突出、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学校管理漏洞较多等问题。对此提出重视教育内部公平、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发展教育信息化等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西部地区;“十三五”;“十四五”

2020年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五年间国家“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正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个历史范畴”,[2]“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义务教育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3]由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发展,而对优质均衡的渴求愈发强烈。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要素等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基础更为薄弱,任务更加艰巨,“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骨头’”。[4]“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已总体实现,但要达成向优质均衡的跨越仍然任重道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广西“十三五”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折射西部地区过去五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成效、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迈向“十四五”优质均衡发展建议,为西部各省市政府谋划下一个五年教育规划行动方案提供多重路径参考。

一、西部地区十三五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主要成效

201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包括到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比例达到95%,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以此为依据,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已总体实现。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幅向前

义务教育均衡县认定是国家保障和监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采取的重要举措。2013年5月我国正式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它的开展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又一重大战略性任务。”[5]2012年1月教育部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通知,指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包括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三个方面。评估标准有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在85分以上,同时参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广西“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达到95%”目标,相比“十二五”教育规划提出的“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在实现程度上有了更高要求。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公布的2013~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名单,广西累计有94个县确认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其中“十三五”期间有81个县通过评估认定,增幅为523%,实现基本均衡县比例为85%。由此可见,“十三五”时期广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十二五”相比大幅向前。

西部地区其余11省市及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工作也取得了不错成绩。“十三五”时期通过评估的数量与“十二五”相比,除宁夏外都出现了正增长(宁夏出现负增长,但在2018年全区所有县已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其中云南省增幅最大,增长率为1233%,实现基本均衡县(市、区)比例为100%(以下数据同);四川285%,90%;贵州268%,100%;内蒙古174%,99%;西藏110%,84%;青海107%,100%;重庆67%,100%,新疆30%,64%;甘肃41%,81%;陕西14%,100%。可见,西部地区已有1/2省市及自治区基本均衡县比例超过95%,未达标地区也在逐步靠近。

(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步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新增的一项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它的提出有利于防止因贫困、学习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失学辍学,相较于入学率关注教育入口,教育巩固率更加关注教育全过程,这也意味着由原来注重量的扩展转变为质的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保证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的重要衡量指标。

广西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与2015年的93%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提出的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广西为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2018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通知,提出“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目标,全面压实从政府到部门、学校、家庭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形成点线面责任网络,重点检测农村、贫困、民族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与广西情况类似,“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其余11省市自治区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进下,稳步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根据各地官方网站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5%、云南省96.2%、贵州省95%、甘肃96.6%、内蒙古90.22%、宁夏小学六年巩固率100.3%,初中三年巩固率99.6%;2019年四川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73%,青海省96.87%、新疆95.51%,西藏94.5%;2015年陕西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1%。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根据上述各地已公布的官方数据,除贵州、内蒙古、四川、西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乡村教师质与量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广西以“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为抓手,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力度,完成了两轮乡村教师全学段、全学科、全员覆盖培训。相较于“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在国培经费投入上由42300万元升至54080万元,增幅比例达到27.85%。此外,2015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小学全科定向培养等措施,累计补充义务教育教师8.86万人,其中小学全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3.72万名,从市县派选2.3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走教,较大的提升了广西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素质和规模建设。2019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教育改革试点,要求每个设区市至少安排一个县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实施“县管校聘”管理制度。“县管校聘”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教师县域内交流轮岗,为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其他省市自治区也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陕西贫困县数量居于全国前列,乡村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全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陕西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涵养教师热爱乡村教育情怀,挖潜现有编制、优化队伍结构,保证乡村教师数量充足,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促进乡村教师素质优良等;[6]2018年宁夏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作为西部地区首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份,“互联网+教育”在解决宁夏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优势。教师培养方面,利用智能研修平台,实现教育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引领贫困地区教师协同研修帮扶,帮助贫困地区教师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智能教育成果。[7]

(四)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成果明显

“学校布局结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8]“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为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重大项目”。[9]“十三五”期间,广西不断整合教育资源,规范撤并程序,集中优势资源整改薄弱学校,合理规划城乡布局,在城市流动人口较大、供小于求的地区新建扩建学校,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撤并招生困难、办学水平低的学校,让更多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和边远地区的孩子就近上学,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五年间广西共新建迁建学校520所,改扩建学校37820所次,建设校舍面积160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78万个。

从2014年开始,广西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下达专项资金用于“校舍及设施建设类”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两类项目,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7年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专项规划的通知》,逐步改善部分地区学校资源扩充与城镇化步伐不协调问题,制定从2016~2020年广西所有县(市、区)基本消除超大班额(66人及以上)、消除大通铺(所有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进度表。截止到2020年年中,已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基本解决大通铺问题。

“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多措并举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的优化布局和标准化建设,例如基础比较薄弱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积极投身其中并取得了不错成效。西藏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超大班额,严禁义务教育阶段设置重点校、重点班;新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青海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项目,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成果明显,为下一个五年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之,“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阶段性进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总体实现,为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战役胜利提供强大支撑。

二、西部地区十三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不断向好趋势下,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几项突出短板,剖析其问题及原因所在,能为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过渡衔接奠定基础。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落后

与西部各省市相比,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于2016年前已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踏上了优质均衡发展新征程。[10]《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累计2767个县通过国家认定,占比95.32%,其中东部地区890个(全部实现),中部地区872个,西部地区1005个。全国尚有9个省份136个县未通过认定,中部2个省份39个县,分布在河南、湖南。西部7个省(区)97个县,分布在内蒙古、广西、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已于2020年全部实现)、新疆。由此可见,相较于东中部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仍然处于全国落后水平,任务依旧十分艰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1]越到最后越要下“绣花”真功夫。

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多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受自然环境限制、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在义务教育发展路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东中部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梯队差距。

(二)大班额、大校额仍然突出

根据近年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西部地区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大班额、大校额现象,并且部分地区问题依然突出。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2021年1月对广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地督导检查发现,全区2000人以上、3000人以上学校分别有651所、191所,不符合《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有关学校办学规模的规定。全区有5087个班级超过55人,不符合《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规定。

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仍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个,还未完成全部消除超大班额任务;仍有56人以上大班额887个,占比4.96%。重庆市有360所学校规模超过2000人,占比6.98%;其中3000人以上学校104所,占比2.02%;全市尚有56人以上大班额4466个,占比5.93%,其中66人以上超大班额443个,占比0.59%。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成了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顽疾。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因素影响,西部农村学龄人口减少,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教育规模经济和义务教育的形式化均衡,一味减少农村学校数量和扩大城镇学校规模,“认为在合并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区‘巨型学校’能够很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是实现均衡发展最‘经济’的方式”。[12]但事实上,“巨型学校”的存在会引发“大班额”、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学校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违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育人目标和对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

(三)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仍然存在

“十三五”时期,尽管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在补充人数、培训次数、经费投入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同学科上教师配置的失衡,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这些科目课时遭主科挤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截止到2021年1月,广西共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6802人。截至2019年底,重庆市音乐、美术、体育、外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共缺2076人。云南省全省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在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督查的10个县中,共缺音乐、美术、英语、体育、信息技术等教师1225人。

农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教师编制配备以及教师招聘、任用等工作的专项督导,导致编制配备不到位、招非所需现象的发生”;[13]未形成教师区域内交流长效机制;乡村教师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缺乏吸引力;教师供给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学校管理漏洞仍然较多

根据教育部及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官方网站的资料和数据显示,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上依然存在较多漏洞,涉及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2021年1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对广西3个县实地检查和4个县随访的过程中发现:所查部分学校存在挤占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现象;部分学校实验室管理员不熟悉实验开出情况,且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有的学校没有对校园内在建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有效隔离围挡;有的学校一键式报警器触发后无人接警,消防器材没有定期检测和维护;有的学校学生宿舍没有安全疏散通道,部分学校食品留样管理不规范。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公布的反馈意见,青海、云南、重庆、贵州、内蒙古、宁夏、甘肃、西藏等西部地区都普遍存在类似问题。

正如前文所言,“巨型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现象的存在,引发了诸多学校管理上的问题。学校人数和场地空间的失衡,会导致学生在住宿、饮食、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后勤管理和服务问题。课程未开足开齐,副科遭到主科挤压,直接原因可能是副科教师的结构性缺失,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学校未松脱“唯升学”的应试教育桎梏,未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三、西部地区十四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十四五”时期,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继续补齐短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利好,向中东部地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学习,继续加强顶层设计部署的同时,聚焦微观层面的薄弱环节,“逐渐把义务教育均衡治理重心从‘保底式均衡’向‘保优式均衡’转移,不断满足民众对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获益的发展性需求”[14],“推动教育发展方式从依靠外部力量介入的‘外源性发展’向依靠自身内部生长能力的‘内源性发展’转变”。[15]逐步探求市域内、省域内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共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重视教育内部公平,鼓励个性化差异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追求教育公平,补偿社会中教育资源的最少受惠者。过去五年,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实现教育的外部公平和起点公平放在首位,即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机制、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下一个五年规划,教育的内部和过程公平应该得到更多重视。因教育内部和过程不公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与因贫困失学相比,明显要复杂和难解决得多。目前西部地区还普遍存在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严重阻碍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成长,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资源区域内宏观调控力度,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及时新建扩建学校,另一方面要合理引流优秀师资,避免由于校际的过大差距引发的“择校热”“学区房”等社会问题,进一步规范落实就近入学政策。

同质化的均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区域间、校际个性化差异发展是教育走向优质均衡,追求卓越教育的必由之路。“优质的教育是基于个性特点,与个体相适切的教育。”[16]基于此,各级政府要破除“唯标准化”“唯效率化”价值取向,谨防“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趋同化现象,鼓励各区域,各学校善用巧用西部地区丰富的地域自然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教育,创新区域和学校发展之路。

(二)弥补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短板,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17]这一方案为解决西部地区教师结构性失衡难题提供了药方。

通过完善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和创新轮岗交流新模式进一步扩宽短缺学科教师补充渠道。由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县教师学科结构的数量情况,按照师班比,师生比,科学搭配,统筹管理,招聘相应需求的学科教师,避免“所招非所急,所招非所需”现象;探索教师“协作团队式”轮岗交流新模式。辽宁省辽阳市通过协作化办学为薄弱校开辟了“逆袭”通道。辽阳14中依托以各校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教研联合体,协作团队内不仅可以集中备课、共同研讨,还可以实行教师干部互派、跨校教研、跨校任教,实现了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18]这一做法值得效仿和学习。

提高薄弱学校、乡村教师工资、住房、医疗待遇,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中“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的规定;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教师编制名额适度向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倾斜,增加缺员学科教师岗位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副科教师到西部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从教。目前,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都至少有一所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师范院校对当地教师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加大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力度,逐步探索初中教师多学科培养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加强校长专业化培养,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未来五年,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向加强校长专业化培养,提升学校内部现代化管理水平等微观层面深度推进。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义务教育而言尤其如此。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校长办学思想、管理理念、领导能力的提升。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加大校长和学校管理团队培训力度,提升其育人理念和管理能力,将有利于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都享有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层次目标;加快西部地区校长职级制探索和改革步伐,向东部试点地区学习成功经验,促进校长专业化“治学”和学校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和贯彻县域内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引导优秀校长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合理流动,把更多先进育人理念和管理方法传播到薄弱学校,促进区域内校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坚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实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校务公开,建立完善校长负责、校务委员会民主决策和教职工代表会、学生会、家长会参与决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19]

(四)构筑教育治理共同体,逐步提高育人质量

为逐步追赶东中部地区教育发展步伐,西部地区除狠抓学校办学条件外,还要摒弃落后的单一化教育观念,落实教育发展新理念,重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治理共同体构建。家庭环境、朋辈关系、邻里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社区网络,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也影响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因此,义务教育发展不能偏废其一,应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有效联动,推动育人效果向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张家港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开辟了探索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新路径,调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社区、家庭等多个主体与学校“依伴”,化单一辐射为多点合作,形成区域合力。[20]张家港经验值得西部地区“取经”。逐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学校教育为主向家庭和社会教育扩散,特别是义务教育的“重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更应引起重视。政府可以从政策层面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建立家校共同体联盟,畅通沟通渠道,向家长宣传先进育人理念,强化家长教育和法律责任;同时积极扶持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可以减少留守儿童比例,另一方面,从城市回流农村的务工人员,往往具备更多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随迁儿童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减少择校壁垒及户籍制度限制;以村和社区为单位,开展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亲子关系等主题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如何应用好“互联网+教育”发展思路,推动教育信息化由设备设施等硬件的改善上升为教师和学生教育信息素养等“软件”的养成,避免教育信息化不均导致的“数字鸿沟”,成为西部地区今后五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议题。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主体,成为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2020年春季学期大规模网上教学充分凸显了这一点。首先,要加大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贫困地区学校因缺乏吸引青年教师任教的先天优势,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信息技术能力较弱;搭建网络研修平台,畅通中西部教师对话渠道。宁夏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此方面已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值得其他省市自治区学习;还要防止信息技术的表面化和泛滥化,如仅仅简单机械地使用ppt、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或电子化设备教学的杂乱堆砌,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用好用活信息化教学手段。其次,除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培育外,还要培养学生更为重要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探索学生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把其纳入学生评价之中,让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上真正发挥作用。

注释:

①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

②含县级行政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③数据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公布的2013~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名单整理所得。

④数据来源于《广西“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工作总结》。

⑤数据来源于《广西日报: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我区推进义务教育有保障系列报道之教师队伍建设篇》。

⑥数据来源于《广西日报:真抓实干兴教育硕果满枝交答卷——广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巡礼》。

⑦数据来源于2020年10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青海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⑧数据来源于2020年1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⑨数据来源于2020年1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⑩数据来源于2020年1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⑪数据来源于2020年1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zfgzbg.htm.2021.

[2]朱永新,许庆豫.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

[3]朱德全,冯丹.和而不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时代要义与治理逻辑[J].教育科学,2021,37(1).

[4]张辉蓉,盛雅琦,罗敏.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40年:回眸与反思——基于数据分析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1).

[5]袁贵仁.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306/t20130602_152687.html.2013.

[6]教育部.加快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47/202009/t20200904_485136.html.2020.

[7]宁夏:探索“互联网+教育”示范区[EB/OL].中国教育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989/201912/t20191212_411754.html.2019.

[8]徐小容,朱德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逻辑与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2017,38(10).

[9]李玲,杨舒涵,韩玉梅,等.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研究——基于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4).

[10]朱德全,冯丹.和而不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时代要义与治理逻辑[J].教育科学,2021,37(1).

[11]习近平.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101/c64387-29619387.html.2017.

[12]万明钢,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巨型学校”现象思考[J].教育研究,2010,31(4).

[13]苏君阳.“十四五”时期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策略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2021(1).

[14]徐小容,朱德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逻辑与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2017,38(10).

[15]姚永强,范先佐.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3,34(2).

[16]冯建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1).

[17]刘佳.“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研究——基于31个省(区、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内容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3).

[18]施久铭,程路,冀晓萍,等.2019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J].人民教育,2020(2).

[19][20]韩清林,秦俊巧.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2,33(8).

From 13th Five-year Plan to 14th Five-year Pla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Western China Moving from Basic Balance to High-quality Balance

Lin Tian-lun, Lü Qin

Abstract: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hieving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he goal of “letting every child enjoy fair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as become a key five years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basic balance and connect it with the challenge of high-quality balance.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task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more difficult.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goal of basic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western China has been achieved on the whole,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t county level, retention rate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djust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chool layou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rural teacher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high-quality balance, and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the overall backwar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ounties, the large number of large classes and large schools, the structural shortage of rural teachers, and many loopholes in school manage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equity of education,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nhance the modern management level of schools, build a community of education, and develop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western reg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责任编辑:热孜万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