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薄弱”问题调查研究

作者:胡红杏 王子君来源:《民族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



在国家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政策背景和民族地区“理科薄弱”问题的现实诉求下,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的理科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条件、教师素养、学生语言对学生理科学习方式有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家庭环境对学生理科学习具有间接影响。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提升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对策,主要包括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相关政策、建构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改革中学理科教学运行管理体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等。

关键词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理科教育;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民族理科教育质量仍然偏低,理工科人才严重匮乏,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施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1]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2]这些政策的颁布,表明国家对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薄弱的现状给予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本文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的理科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对理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为提升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质量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地区中学理科师资薄弱。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师师资既有数量问题,即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也有质量问题,即高水平师资严重短缺,[3]其中理科师资问题尤为严重。民族地区理科教师数量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地区教师培养过程中,师范院校的文科生多、理科生少”,4]并且“多年来各大民族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逐步倾向于报考公务员或从事行政工作,报考教师职业的寥寥无几”。[5]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中学理科师资问题有所改善,尤其是数量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教非所学”“教不得法”的理科教师仍然比较普遍,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师的质量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发展。[6]第二,民族地区学生理科基础薄弱,学业水平偏低。民族地区中学学生选学文科的学生数量远远高于选学理科的学生数量,呈现明显的“文多理少”的现象。如甘肃省甘南州某藏族中学学生选择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衡,近几年来其一类模式理科高考学生的比例在20%左右,低于州内普通类中学40%的比例。[7]少数选择理科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导致理科成绩普遍较低,如甘肃省甘南州某藏族中学近几年普通高考理科成绩,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及格率均不足5%,理科综合的及格率未能突破0.0%。[8]第三,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理科课程和教学资源缺乏。由于“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远的山区、牧区,生活条件艰苦,生产方式落后,经济贫困”,9]导致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种地域上的边缘化造成了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学思想比较陈旧,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以及教学资源严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民族中学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他们基本上找不到双语类的教辅、参考资料,互联网上基本没有双语类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10]目前藏族中学实验课程开设率较低,严重影响了藏族中学生理科知识的理解、转化和生成。[11]一部分学生从大学毕业后,到民族地区担任理科教师,因为理科专业素养较低,又影响了学生理科成绩的提升,如此,造成了民族地区理科薄弱的持续循环。

民族地区的理科薄弱问题,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有学者认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缺少接触工业化的生活环境,同时当地社会也无法提供足够适合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12]也有学者认为,是寺院教育的方式和内容阻碍了少数民族对理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13]还有学者认为,民族地区理科教师专业能力影响了理科教学,很多老师能熟练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但开展数学教学时仍然会遇到理解方面的问题。[14]与此同时,由于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更多强调对生产生活知识的传承,学生学习习惯于机械记忆,“从小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教师的监管下完成的,从而导致自我约束能力差”,15]不利于理科学习方式的变革和理科思维的养成。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理科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比如有学者指出“有些家长不懂文理分科的一般依据,以及这一选择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不懂高考录取原则,对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基本能力认识不清,即使有心指导但无力实施”。[16]也有学者指出,“少数民族儿童家庭文化教育薄弱,不具备基本的文化氛围,学生家长因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认识不到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文化教育方面的期望值低,造成整个社区的教育需求量较低”。17]另外,薄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影响了民族地区理科教学的质量。如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学者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理科实验教学设备不到位,实验教学基本陷于停顿,只能勉强开展一些必要的课堂演示实验”。[18]

那么,我国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影响理科教育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如何解决民族地区中学理科薄弱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上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调研过程

本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回应研究问题。具体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文本分析以及个案研究等。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关注的民族理科教育主要是指民族地区中学由理科课程、教师理科教学、学生理科学习所组成的最终实现学生理科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活动,其中理科课程指与理科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条件、环境等。本研究即从理科课程、教师理科教学以及学生理科学习三个方面构建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结构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赋值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理科教育质量越高。教师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为0.930,三个分维度的Cronbach’s Alpha为0.905、0.773、0.888;学生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为0.934,三个分维度的Cronbach’s Alpha为0.785、0.846、0.905,表明调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理科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一方面从微观的教育系统内部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视野全面考察影响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因素。从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建构理科教育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结构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赋值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对理论假设的影响因素认同度越高。影响因素教师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为0.902,两个分维度的Cronbach’s Alpha为0.867、0.806;影响因素学生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为0.835,两个分维度的Cronbach’s Alpha为0.806、0.801,表明调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无论是教师问卷还是学生问卷,在各个维度上以及各维度与总维度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总体而言,民族中学理科教育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问卷内部具有相对严密的结构。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的样本对象是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的理科教师和学生,为保证所选样本的代表性,选取样本学校的行政区划层级包含自治区、州和县级的22所中学。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这些学校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四个学科的理科教师和学生为具体问卷调查对象。抽样过程中,由于理科教师中数学教师的比例较大,所以抽取的数学教师数量较多(见表1)。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理科学习的特点更明显,所以抽样时以高中学生为主。另外,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还会考虑教师的性别平衡以及教龄、年龄、学历结构,学生的性别平衡,文理科班级平衡等问题。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在样本分布上基本合理。

表1 教师问卷调查对象有效人数分布统计

(三)调研过程和统计分析

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间,课题组在22所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进行课题调研。本项调研共发放教师问卷1164份,回收有效问卷943份,有效率为81.01%;发放学生问卷2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5份,有效率为85.12%。调研期间共组织座谈会15场,听课及课堂实录35节,访谈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以及教务主任等20名,理科教师45名,访谈学生40名。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使用Amos24.0对理科教育的影响因素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三、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课程管理和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对理科课程的调查,重点考察课程标准的适切性和教材的难度、教辅资源的使用以及多媒体设备和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问题等。调查表明,多数教师(74.2%)认为当前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较为适用;一些教师(60.4%)和学生(60.4%)认为理科教材难度适中;多数学生(81.0%)希望理科教材中的例子能和他们的生活有更多联系;多数教师(70.4%)和学生(64.8%)认为理科教辅资料数量充足,难度适中;一些学生(33.7%)认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网络信息不畅,实验室使用效率不高。

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理科教师对2017年版高中理科新课标不熟悉,缺乏深入细致的学习,教学中更多是基于经验开展教学,忽视在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理念。第二,用藏语授课的学校教辅资料存在数量短缺的问题。第三,理科实验室的使用频率较低,很多实验教学以视频或讲述替代,影响了学生理科学习的质量。第四,不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有所差异,如西藏自治区的一些中学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理科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四川省的一些地方中学使用成都市中学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节奏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二)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对理科教学价值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落实

调查表明,66.7%的教师认为理科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60.7%的教师认为理科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升学并推动学生在科学技术领域有所作为。可见一些教师缺乏对民族理科教学价值的理解,如FH老师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很低,在教学中只能让学生记住公式,在解题中熟练套用这些公式”。(2019年5月16日上午,青海省HB中学)F老师讲到,“因为学生实验技能较差,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是虚话”。(2019年5月17日上午,青海省HN中学)教师将落实不好理科教学目标的归因普遍指向学生薄弱的理科基础,缺乏基于理科学科特征发展学生理科学科能力、培养理科思维的教学理念。

2.教师对理科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实现理科教学目标。调查显示,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熟悉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在实践中有效渗透;46.1%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互动教学。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只有22.3%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组织科学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一些教师缺乏理科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理论和方法,不能组织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FW老师提到,“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欠缺,通过合作探究难以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结论,并且会拖慢教学进度,所以普遍还是用讲授法教学”。(2019年10月14日上午,四川省GZ中学)教师认为开展探究教学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普遍采用讲授式进行教学。

3.实验教学的开展

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或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方面。调查表明,63.7%的学生认为“老师常常进行实验操作示范,讲解操作要领并指导观察”,但58.1%的学生认为“老师通常用播放视频代替实验”。对于实验教学开展不好的原因,J老师谈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设备还是我30年前在这个学校读中学时候的水平,很多仪器设备已经严重老化损坏了”。(2019年9月25日上午,西藏自治区LSDS中学)H老师谈到,“化学实验药品好多都过期了,只能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2018年12月20日,甘肃省HZ中学)W老师谈到,“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老师,老师要组织学生实验,三个班150多个学生,准备所需仪器药品需两天时间,所以根本没有时间”。(2019年5月17号上午,青海省HN中学)另外,化学实验还涉及特殊的问题,如N老师谈到,“化学废液废渣的处理按照环保要求要统一跟相关机构联系,学生实验产生废水废渣量很大,由于联系渠道不畅,所以我们就尽量减少学生实验的次数”。(2019年5月16号上午,青海省HB中学)可见,实验条件的缺乏或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验技能和思维训练,从而影响了理科学业的提升。

4.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语言运用能力是民族地区教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教学所特有的素养,包括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教学交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藏语)熟练讲解概念原理并准确表述专业化、符号化的理科用语。调查表明,72.5%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流利地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学生进行交流;65.3%的教师认为自己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清晰准确地讲解学科概念和原理;67.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进行理科专业用语(如数学公式、化学符号等)教学。近些年来,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引进了一大批普通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师范生,这些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课堂观察发现,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授理科的教师普遍能清晰地讲解概念原理,准确无误地使用符号化的专业用语;而用藏语教授理科的教师,因有跨专业任教的情况,理科讲解能力比较薄弱,如原是藏语文专业的D老师由于几年前学校紧缺藏理科教师,开始教藏生物,D老师谈到,“刚开始教的时候困难非常多,很多生物学的概念原理,专有名词自己也搞不懂,只能通过查阅资料,边学边教”。(2018年11月20号上午,甘肃省XZ中学)由于用藏语教授理科会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问题,如Z老师谈到的,“我们能参阅的资料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翻译后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甚至错误的理解”。(2019年6月16日,云南DQ中学)可见,用藏语教授理科的教师,由于普遍存在跨专业任教以及教非所学等问题,从而影响理科教学质量。

5.文化回应教学开展情况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理科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而“反思我国民族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没有将学校教育之‘根’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中”。[19]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理科教学应注意与民族生活与科技文化相联系。调查表明,只有38.3%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会经常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讲解理科知识”,主管教学的C校长谈到,“一些藏文老师会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但理科老师讲授科学概念,几乎很少联系我们当地的科学成就开展教学”。(2018年11月20日,甘肃省XZ中学)部分教师将文化仅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宗教文化,忽视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藏医学、畜牧业等多彩的科技文化引入课堂以提高理科教学的效果。因此,应通过在职培训加强理科教师对民族地区科技文化等相关文化的了解,通过开展文化回应教学提高理科教学质量。

总体来说,多数教师对理科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价值有充分的理解,但由于学生薄弱的理科基础,学校实验设备和条件不足以及教学语言转化中存在的词不达意等问题,大部分理科教师仍然以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较少开展实验探究或组织学生参与合作教学。一些汉族教师对学生生活和当地的科技文化不太了解,教学中不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影响了学生的理科学业成绩。

(三)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学生理科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对学生理科学习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理科学业成绩和理科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1.学生理科学习成绩分析

(1)样本学校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本次调研主要对1247位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学生的2019年春季学期期中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图2),在满分为150分的数学试卷中,学生成绩90分以上的人数只有157人,及格率为12%。在不及格的学生中,5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所占比重最大,占总人数的43%,可见学生的数学成绩很低,且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50分以下的低分段。

图1 样本学校学生数学成绩条形图

图2样本学校学生数学成绩饼状图

(2)个案学校H中学学生的理科学习成绩

H中学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具有普通类和以藏为主两类教学模式。以藏为主类即采取藏语教授理科,其中文科类2015—2018年的数学高考成绩(见图3)基本集中在40—50分之间,远低于90分的及格成绩,只有2017年和2018年数学及格率突破了0。理科类2015—2018年数学高考成绩平均分集中在40—50分之间,理综成绩平均分集中在60—72分之间(见图4),及格率都为0。比较两类学生的升学率与升本率(见图5、图6)可知,两类学生近几年的升学率和升本率均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但理工类学生成绩下滑的幅度远大于文科类学生,可见导致理工类学生高考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理科成绩的下降。

图3 H中学藏文科高考数学成绩

图4 H中学藏理科高考数学及理科成绩

图5 H中学藏文科升学率与升本率

图6 H中学藏理科升学率与升本率

2.学生理科学习方式现状和问题分析

本研究从学习倾向、学习形式以及语言运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理科学习方式的现状。第一,对学习倾向的调查,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对较好(M=4.18),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相对较低(M=3.84、3.87)。多数学生对理科学习既有一定的外部动机,也有一定的内部动机,而且内部动机更强,能正确认识到理科学习对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在学习兴趣方面,由于很多学生从小理科基础薄弱,对学习理科有畏惧心理,从而减弱了对理科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方面,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但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第二,对学习形式的调查表明,多数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较低,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大部分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解释结论等探究学习的系统训练。第三,对语言运用方面的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能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93%),但在阅读理科教材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总体来说,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生理科学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理科成绩普遍较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学文科人数远远多于学理科人数。第二,多数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虽能满足日常交流,但难以理解理科概念、原理和符号化的理科用语。第三,学生理科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习惯于静听接受、机械记忆和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较少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未能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很多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都是寄宿制,教师和学生缺乏查阅网上资源的条件,课堂教学缺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第五,由于多数学生从小学阶段起数学基础就不好,连数学简单的约分等运算都不会,进入中学后容易对理科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理科学习的兴趣。

四、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和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1.建构及修正模型

研究利用Amos24.0软件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影响因素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文献分析,从影响理科教育的内部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两方面抽取4个潜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为教师素养、教学条件、学生语言以及家庭环境,做出以下假设:

H1:教师素养对学习方式具有正向作用。

H2:教学条件对学习方式具有正向作用。

H3:学生语言对学习方式具有正向作用。

H4:家庭环境对学习方式具有正向作用。

H5:教学条件对教师素养具有正向作用。

H6:家庭环境对学生语言具有正向作用。

H7:家庭环境对教师素养具有正向作用。

以学生卷为样本,在Amos24.0中绘制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影响因素理论初始模型,根据初始模型的参数可知,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值均大于0.6并小于0.93,观测变量的非标准化测量误差值均为正数。对初始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表明初始理论模型拟合度可接受,但仍需进一步修正。

在模型修正阶段,首先,需要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路径删除。根据数据可知,家庭环境对学习方式的标准化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将此路径删除。其余各路径P值均达到显著水平,予以保留。其次,通过运用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ices,MI)来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最终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影响因素模型(见图7)。所得修正模型的拟合度指标见表2,其中卡方自由度之比为2.963,GFI、AGFI、NFI、RFI、IFI、TLI、CFI均大于0.9,RMSEA小于0.08,所有拟合度指标均超过适配标准值。因此,修正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为本研究的最终模型。

表2 修正模型拟合度检验统计

图7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影响因素修正模型

2.假设检验

对得到的最终模型进行分析,所得各研究假设的标准路径系数值及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数据可得,家庭环境(β=0.449,P<0.001;β=0.127,P<0.001)对学生语言和教师素养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教学条件(β=0.472,P<0.001;β=0.497,P<0.001)对教师素养和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教师素养(β=0.294,P<0.001)对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学生语言(β=0.273,P<0.001)对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说明假设H1、H2、H3、H5、H6、H7均成立。

表3标准路径系数与检验结果

3.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分析

分析影响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各因素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可以更加深入剖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的标准化结果汇总如表4所示。

表4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汇总统计

根据模型可知,学生语言、教师素养和教学条件对学习方式有直接效应,效应大小顺序为教学条件(0.497)>教师素养(0.294)>学生语言(0.273)。教学条件与家庭环境对学习方式有间接效应,效应大小顺序为家庭环境(0.160)>教学条件(0.139)。四个变量对学习方式总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教学条件(0.636)>教师素养(0.294)>学生语言(0.273)>家庭环境(0.160)。可见,就总效果而言,教学条件对学习方式产生正向大效果,教师素养、学生语言与家庭环境对学习方式产生的是正向中效果。以上数据表明本研究的假设成立,即主要由于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的理科师资薄弱,理科教学的课程支持条件不足,致使理科教学出现问题,学生理科学习困难,从而影响了理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深入访谈和个案分析,以影响因素结构模型为依据,对影响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因素进行分析。

1.教学条件、教师素养、学生语言对学生学习方式有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

教学条件对学生学习方式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学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暴露出很多问题。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大部分学生长期住校,平时可查阅的唯一教学资料就是一本参考书,学校的计算机室开放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冲突,学校也并没有额外提供机房以供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基本接触不到任何网络资源。有限的学习资源条件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虽然教学条件对学生理科学习方式的影响最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条件比较容易通过投入经济资本而得到较大改善,更难改善的是教师素养和学生语言对学生理科学习方式的影响。理科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理科学习方式,进而影响理科教育发展水平。调查显示,当前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师整体呈年轻化,理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整体偏低,教师对理科教学价值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仍面临着诸多文化不适应的困境,教学实践中也很少采取探究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习方式具有影响,而语言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说明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对理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能力虽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但仍然存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解方面的困难。由于理科知识远离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学生的生活,学生缺乏常识性知识,对很多课本中的生活实例无法理解,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科知识,只能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理科。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理科思维方式的形成。

2.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间接影响

家庭环境主要考察父母对学生学习理科的态度,父母对理科功能价值的认识以及理科对日常生活的作用。一方面,家庭环境主要由社会文化造成。由于藏族人民生活远离理工科知识,他们普遍认为理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并无联系,理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处不多。文科学习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更显得意义重大,对寺庙文化的崇拜与向往以及文科对记诵经文又有所帮助,逐渐形成了整个社会“重文轻理”的倾向。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藏族的家庭环境缺乏对学生理科学习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学生语言具有较大影响。学生的家庭环境越好,即父母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越高,融入主流文化程度就会越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较多的家庭,学生的语言能力越好。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因此缺乏较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最终影响理科学习质量。

五、提高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寻影响理科教育的因素,获得一定的理论启发和对策建议。

(一)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相关政策

首先,在民族地区教育政策上,要全面落实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振兴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培养少数民族理工科人才的计划。要加大少数民族公费师范生计划指标和硕师计划指标,尤其要加大理科专业公费师范生的招生指标;将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扩大到一些省级师范院校,增大地方以及民族地区优秀学生享受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的机会;选拔内地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民族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依托高水平师范大学,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非民族地区优秀学生到民族地区任教,为民族地区输送高质量的教师,同时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调整我国传统的民族教育体系,使封闭独立的“小循环”逐渐向开放融合的“大循环”过渡。民族教育要打破原来那种小的独立封闭的教育体制,构建大的融合开放的民族教育循环体系,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更多的理工科人才。高校招生要给少数民族地区投放更多的专项指标,尤其是理工科招生比例,引导更多的学生选择理工科,并引发积极的学习动机,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把从事理工科工作作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方向。打破民族教育体系的“小循环”,就是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从民族中学升入一般普通高校,而不是直接进入民族大学。要利用“大循环”的教育机制培养高质量少数民族理工科人才和理工科师资。

(二)建构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

研究表明,理科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理科学习方式,进而影响着理科教育发展水平。因此,通过加强民族理科师资的培养培训,提升理科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民族理科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民族理科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需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理论进行建构,职前培养体系和职后培训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制度以及实施机构等方面均体现一体化,是紧密联系的两个分体系。培养培训体系要想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一系列的支持和保障,其中师资外部保障机制对师资内部支持条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于培养培训体系,以保证培养培训体系顺利发挥作用。

(三)改革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学运行管理体制

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学的管理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内部各方面充分重视,形成综合联动的合力,以深化和加强理科教学。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根据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理科师资的要求,统筹规划确定职前理科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良好的培养培训平台。对学校课程管理部门而言,第一,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改革理科教育教学模式。目前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具有普通类和以藏为主两类教学模式,普通类班级的理科是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以藏为主类的理科是藏语授课。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掌握的情况,在实践中探寻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要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第二,搭建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动力和教学意识,提升理科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高理科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创设有利于理科学习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力提倡在校园内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生学习理科提供充足的学习条件,营造重视理科学习的氛围,消除学生对理科学习的畏惧心理。

(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学习理科的重要基础,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生理科薄弱主要是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较低,缺乏科学性常识知识,难以理解理科的概念和原理。因此,国家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了,就能看懂较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辅材料,提高理科学习能力,进而提高理科学业成绩。这些学生就有更多机会升入普通高校学习理工科,强化理科专业素养。少数民族学生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理科师范生一定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理工科专业知识以后,无论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能通达地讲授理科,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业成绩。学生的理科成绩好了,今后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理工科师资或理工科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理科薄弱问题就会逐渐得到改善,从而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17/content_1009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3]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5][18]马启龙,董三主,王纬.问题及出路:问诊甘肃民族地区理科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7-04-14(8).

[6]郑新蓉,王学男.少数民族理科学习困境的因素分析[J].教育学报,2015,11(1).

[7]马启龙,董三主,王纬.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滞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出路——以甘肃省藏族地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1).

[8]胡红杏.少数民族理科教育薄弱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3).

[9]方晓华,付东明.双语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10]郭维学,马启龙,王纬,等.甘南民族中小学理科教辅资料的现状及其建议——甘南民族中小学理科双语教育资源现状系列调查之四[J].甘肃教育,2019(10).

[11]党宝宝.藏族中学生理科课程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甘肃藏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4).

[12]杜亮,王伟剑.选理或选文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J].中国民族教育,2015(4).

[13]陈茜,范忠雄.影响藏区中学双语理科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以甘南州碌曲县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

[14]何伟,孙晓天,贾旭杰.关于民族地区数学双语教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6).

[15]王大胄,刘尚旭,李世存.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理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3).

[16]李军军,拦生发.临夏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生选修文理科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

[17]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9]王鉴,栾小芳.关于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Investigation andResearch on “Weak in Science” in Middle Schools of Tibet and Key Tibet-related Provinces

HU Hong-xing, WANG Zi-jun

Abstract:Amid China’s policy of 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the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realistic demand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eak science in ethnic area,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n Tibet-related provinces(regions) in China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o explore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science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By adop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other investig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eaching conditions, teachers’ quality and students’ language have a direct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decreases successively; additionally, family environment also has some potenti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cluding implementing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on science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training science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in Tibet and key Tibet-related provinces, reforming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c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Key words: Tibet and key Tibet-related provinces; science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 of ethnic areas;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责任编辑:彭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