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均衡发展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层面的和谐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瓶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如何引领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有效地助力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与均衡的难题?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和推广的实践者,成都七中2002年开启了面向民族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借助双向卫星系统,创造性地实施“同时授课、同时备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的“四个同时”教学方式和“把关教师、授课教师、技术教师、远端教师”的“四位一体”教师协同方式。19年间,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通过不间断的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实现了与全国11省1市310所远端学校的“异地同堂”,探索出一条英语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助力民族地区英语学科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
一、核心概念与研究框架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1],用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把“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2]。信息技术的实践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我们的课堂:第一,使单一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师—媒体—学生”或者“教师学生—媒体”的多种教学模式;第二,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使单向型信息传递变成双向型和多向型;第三,使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逐步由集体授课制发展到融班级授课制、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为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计算机、校园网、多媒体技术等)开拓教育信息的新渠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扩大课外教育的学习资源。从技术上讲,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以信息技术为教学的主要支撑手段,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教学资源可以来源广泛且形式多样;从教学过程上而言,信息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化与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3]。
本研究中,“教育信息化”主要定义为成都七中以远端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向民族地区合作学校开展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
2.民族地区外语教育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占全国人口总数近10%的少数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语言使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都与汉族差异较大。就全国而言,民族地区学生的外语教育普遍现状是学生水平较低,这不仅挫伤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民族凝聚。
本研究单位有必要针对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在英语学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中更勇敢、更有作为。研究者需对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外语教育教学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专题研究,帮助构筑民族文化、汉语文化和外语文化互通有无、融会贯通的桥梁,使得民族地区的外语课堂教学在三种语言和三种文化的滋养中顺利开展,并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多元文化价值观上真正有所建树。
基于地区教育发展较大的差距,课题组立足于本单位和协作单位现实,积极搭建平台,探索、总结出高效远程英语教育模式,配合教育部门提出的结对帮扶政策建议,为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贡献绵薄之力。本研究中,“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侧重于成都七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对民族地区学校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全日制远程直播
成都七中作为全国优质高中,在国家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中体现出名校的责任和担当。在推行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理念创新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成都七中一直勇于探索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2000年10月,成都七中与东方闻道网校(以下简称网校)承建了四川省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个试点工程,建成全国第一个教育无线宽带城域网。2002年9月,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正式面向远端民族地区学校开播,实现“异地同堂教学”。2004年5月网校自主研发“交互式多媒体远程直播教学系统”,保证远程直播教学的流畅和交互性。2013年学校开启了未来课堂的常态化教学,2014年开启了翻转课堂的常态化教学。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实现了成都七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式放大,未来课堂、翻转课堂在校内常态化、深层次的开展,驱动了教学方式变革和育人模式创新,推进了结构化、模块化的微课程开发和建设,同时“无耗传递”给薄弱地区。至2020年9月,常态化的直播教学模式覆盖到了广西、青海、陕西、江西、河北、黑龙江、山东、新疆、广东11省2区1市的310所学校,民族地区学校共103所,占比33.23%,创造了民族地区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巨大社会效益。
(二)研究框架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组联合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七中、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民族地区部分远端学校的力量。其中,四川师范大学在课程和教学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成都七中英语一线教师共同讨论、设计、验证信息技术支撑下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输出;同时,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对民族地区远端学校英语学科情况进行调研,提出需求、建议和指导意见,并最终同远端学校一起,检验教育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的效果;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承担技术开发及日常运营工作。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远程教育模式
应对信息化发展环境,要持续推动线上教育实践,注重教育形式的“开放”[4]。自2002年起,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借助双向卫星系统将成都七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图像、声音、电子板书等同时在成都七中教室和民族地区远端学校的教室呈现,构建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核心力量,实现“异地同堂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远程教育模式的实施,帮助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帮助薄弱地区和学校提高教师素养与教学质量,学生直接接触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质量,缩小先进校和薄弱校的差距,实现教育平等[5]。
(一)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
第一,建立名校与民族地区学校精准帮扶、互利共生的常态机制。成都七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在教育信息化1.0背景下,通过卫星技术手段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到校”“到班”的精准帮扶,受到广泛赞誉。迭代升级中,为响应教育信息化2.0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信息技术现代化,从而促进教师转型、学校转型和课程观转型,成都七中于2017年启动“云端学校,泛在七中”建设。
第二,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策略。七中网校和远端学校的教学协作是英语学科直播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更优质地服务于英语等学科教学,七中网校设计了“课堂教学服务”“异地同堂管理”“技术支持服务”“学校管理服务”和“学生主题服务”“文化共建服务”等多个专题服务板块,教学服务内容渗透到远端学校教务教学、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等多个方面。同时,网校组建了专业的教学服务队伍,通过“培训、研讨、赴校、报告、励志、游学”等形式对远端学校进行不间断的服务工作。
(二)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四个同时、四位一体、四种交互”保障远端英语教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现阶段教育的主旋律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结对帮扶不仅仅是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和硬件设施支援,城乡学校间的师资合作和深度交流才是最重要的[6]。
在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中,民族地区远端英语教师由教学的主讲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关注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共同学习者。课前,民族地区远端英语教师每周与成都七中英语教师线上同时备课,并且结合本地学生学情开展备教材、备学生和备配合的二次备课活动。课中,远端英语教师与前端教师进行“双师”协作教学,参与替代交互或转移交互,并及时记录收集学情。课后,远端教师对本班学生参与直播教学学习不到位之处加以弥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远端教师可创造性地将直播班上收获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迁移至其他非直播班的教学中实践,实现迁移实践。
“四个同时、四位一体、四种交互”的英语课堂协同教学机制,在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方面得到高度融合,切实提高前、远端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实现了名校与民族地区远端学校学生共同成才、教师共同成长、学校共同发展。
第二,前端教师定期深入远端保证教学模式效益最大化。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在19年的实践中,形成了“同堂跟岗、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双向赴校”等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保障前、远端英语教师共同成长。为保证前端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在远端得以实现,在本课题开展期间,成都七中英语教师多次奔赴远端学校,为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把脉送经,加深与远端民族地区教师的情谊。
2019年5月,本课题组成员在教研组长刘钰老师的带领下,赴远端学校——甘孜州康定中学开展课题调研和联合研修活动,并参与“程远友名师工作室”活动。2019年7月,课题组赴广西平果高级中学调研。其中,刘钰老师以“核心素养下基于语篇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为题做精彩发言。2019年10月,课题组赴南充建兴中学、广安实验中学、邛崃平乐中学和高埂中学调研,与远端师生开展交流互动。
第三,专题研讨交流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师成长。2002年至2020年,累计20000+人次远端教师现场参与成都七中的各种形式的各类专题研讨与交流。专题研讨不仅助力远端教师更好地理解成都七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前、远端教师也通过探讨教育教学热点话题,碰撞教育智慧,汲取学术营养。课题开展期间,本研究单位多次筹划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师成长。
2019年9月,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举行以“潜心研究,聚力发展”为主题的2020届高考备考名校论坛英语分论坛;2019年12月,成都七中举行主题为“理念变革,模式再造,体系重塑——教育信息化2.0的七中行动”第41届教育研讨会暨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第16届教育研讨会;2020年,成都七中开展以“异地同堂,携手成长——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民族地区远端学校英语教师通过远程直播形式全程参与以上活动,前、远端教师共享高规格的英语教学饕餮盛宴。
同时,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通过组织多次活动或比赛,助力民族地区远端英语教师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成长。在2018年“成都七中暨‘教育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教学设计大赛”中,来自民族地区共31所学校35位英语教师荣获奖项。在2019年“成都七中暨‘教育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征文比赛”中,来自民族地区共27所学校的29位英语教师荣获奖项。康定中学程远友老师的《屏幕“改变命运”的践行者》、若尔盖县中学波措老师的《浅析如何帮助牧区学校学生尽快适应英语直播教学》、宣汉县双河中学王旺老师的《乡镇中学远程直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南部县建兴中学赵海龙老师的《立足网班、借力七中、协同教学、共同成长》等对直播教学的分析、思考和感悟为提升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给出了建议和反馈。
三、研究效益
(一)远端学校的效益
1.学生学业成绩优秀
从2005年第一届远端毕业生至2020年,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已送走了十六届学生,远端学校直播班已成为民族地区向全国重点本科院校输送人才的生源基地。民族地区远端学校直播班成绩持续上升,以点带面,通过优质教学资源注入和自身不懈努力,很多远端学校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当地领军学校,并带动更多学校共同进步。2005年至2020年,云南、贵州、甘肃、四川、广西等民族地区的远端学校先后有144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一大批学生就读国家985、211高校,高考本科率持续高位增长。
民族地区的甘孜州康定中学、凉山州盐源中学、凉山州雷波中学、广西平果县高级中学等都取得了建校以来首个本土培养的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的历史性突破,且广西平果高中网班一学生获得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理科第一名。仅2020年高考,远端学校共有29名同学考入了清华北大。一些同学英语单科取得优异成绩,例如:冕宁中学高2020届1班孙川,高考英语143分;盐源中学高2020届叶诗旗,高考英语140分;雷波中学高2020届何吉翔144分。
2.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提升
全日制远程教学给远端学校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优异的成绩,还有学生视野、知识层面以及思维品质的突破。甘孜州康定中学英语教师程远友感叹说:“现在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老师,具有了批判性思维,这在以往是不敢想的事情。”从对直播班毕业学生的跟踪了解中,课题组获悉三年的网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是广阔的视野和高远的目标。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轻松,专业发展名列前茅。
康定中学2007届毕业生蒋涛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英语是他的薄弱学科,通过三年的远程网络教学,他成功克服了这块“短板”,进入了更高的平台,在网课教学中形成的坚韧不拔之志将伴随他继续攀登高峰。广西平果高级中学网班2018届毕业生崔振宇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中央电视台CGTN频道《海客谈》(Crossover)节目,表现优异。流畅的英文表达、举手投足间的自信、缜密的思辨能力展现出民族地区远端班学生优秀的综合素养。
3.远端英语教师团队成长
全日制远程教学协作体内,远端学校英语教师与前端教师同时备课,系统且持续地观摩前端课堂教学,不仅学术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也领会到前端优秀的教育理念,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相互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前端、远端英语教师一起追梦、共同成长。许多远端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引领更多教师快速成长。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英语教师程远友,自2004年7月起参与成都七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经过15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现已成长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诸多学术荣誉之后,程老师并没有离开培养他的康定中学,并没有远离直播教学,如今,他作为四川省名师工作室“程远友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边远、民族地区高中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带领更多教师参与直播教学,成为当地的“领头雁”,引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更坚定地前行。
4.远端学校持续性发展
全日制远程教学协作体牵引、带动了远端学校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开始形成了以远程教学为抓手,推动学校管理的发展态势。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共享管理经验。在协同教学中,民族地区远端学校借鉴前端的《教学管理手册》《教师教学手册》和《学生成才指南》等资料,远端教师逐渐完成从“以教为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助学者的转变,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知识架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个性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二,树立学习目标,开展教育教研。远端学校以前端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为目标,协调全校各个部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改善学校管理。在教学上按照网校的教学进度、教学标高、教学安排、教学要求等组织授课、备课、试卷讲评、课后辅导等教学活动,逐步形成了规范、高效的管理与严谨的教研、教学作风。
第三,注重过程管理,传递信息通畅。在网校不间断的教学服务交流中,远端学校逐步适应了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也开始逐步从以往简单的结果考核发展成为结果导向型的过程管理与控制,并形成了相关制度。
第四,铸就教育品牌,引领民族地区教育。随着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效益在远端学校的不断彰显,远程教学班在覆盖地区形成了优势教育品牌,受到了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和追捧,大大减少了民族地区优质生源的流失,为民族地区学校进入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助力一批学校成长为高品质学校,以点带面,引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二)近端学校的效益
1.优秀教师集群成长,高峰成就高原
通过直播教学快速成长起来的授课教师、把关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带领着教研组成员勇攀教育高峰,成就学术高原。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长刘钰老师2004—2010年担任远程直播教学的前端教师,之后担任直播教学的把关教师。刘老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并成长为省、市的学术带头人,引领英语教研组在国际理解课程、文学阅读、报刊阅读等课程建设、资源整合、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深入研究,成绩卓著。他们的研究和实践通过直播教学模式辐射到几百所远端学校,引领数百上千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益。
课题开展期间,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教师们在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在助力民族地区远端英语教学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多位教师在全国、省、市赛课及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特等奖或一等奖,教师的学科素养、终身学习素养、信息素养等核心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基于数据分析,英语课堂研究走向实证
“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形式多样,包括符号、文字、图片、图像、数字、音频等。信息的载体和表达是数据,数据的内涵是信息,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就是留下数据痕迹的过程,教育教学环境中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微处理器、电子设备等,都为记录和研究数据痕迹提供了可能。
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借助网校开发的系统平台,长期在自然而非实验的常态课程环境下,采集前端英语课堂以及民族地区远端英语课堂大量教与学的相关数据。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期间帮助民族地区远端学校搜集并积累每日英语直播课堂的直播课程视频记录、PPT课件、测试卷和习题,翻转课堂班每节课相应的微课、授课包、上课实录、随堂测试、课堂练习、课后反馈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一线资料。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未来课堂104个班,13门学科共计生成:授课包114414(个),电子作业263463(条),随堂测试61666(次),课堂练习5695527(个),累计达6135070条数据记录。这些数据能最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差异、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研究利用这些数据,帮助引领民族地区远端英语课堂教学走向实证,实现更高效英语教学。比如,前、远端教师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生成的数据,充分地了解学情,以使课前备课更具针对性;教师利用课中教学生成的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难度与深度;教师利用学生课后作业反馈的数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确定教学效果。海量的教学实践第一手优质资料,通过卫星辐射到了各远端学校。这些资料能极大帮助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促进我国的教育均衡和公正,同时也为七中本部借助云技术开展泛在学习提供资源。
参考文献:
[1]杨改学.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发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8).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4]王宪平,周向伟.我国建设更加完备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取向与发展脉络:《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眸与展望之五[J].中国教育学刊,2021(1).
[5]刘道义.线上线下相融合带来的英语教育和教学变革[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9).
[6]谢宁.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彭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