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教育部和重庆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教育发展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中心始建于1984年。1999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时任院长张诗亚先生重组机构,启用现名并荣任首任主任。现任主任张学敏教授。2017年至今,先后入选南京大学、光明日报CTTI(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核心智库(高校智库 A类)和CETTE(中国教育智库)双一流高校教育核心智库。2022年上榜CTTI智库百强榜单。
中心团队基础扎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牢牢把握“铸”与“牢”的逻辑关系,聚焦前沿问题,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同心圆”智库以及“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验室”等3大领域,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传承研究、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民族区域发展与职业教育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研究五大团队。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现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明远教育奖获得者1人、国外特聘专家6人。同时,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长期开展合作。
中心科研咨政务实。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科研优势,服务党和国家重要决策。2021至2024年,中心获科研项目立项44项,纵向经费754.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80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人大复印全文转载12篇;提交咨询报告并被有关部门采纳77篇,其中被省部级及以上单位采纳49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研究成果获各级各类奖19项,2022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藏区学生内地中职学校“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跨域藏族学生“融合式”培养研究与实践》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出版《民族教育文摘》《教育学在线》电子辑刊,建成《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数据库》《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验室》等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优质资源平台。